暮色苍茫处,彭城旧事低徊。唐中宗景龙年间,徐州刺史苏瑰卒于任所,朝廷追赠吏部侍郎,张说奉敕作此三章挽歌。时值初唐向盛唐过渡之际,文坛犹存六朝骈俪余韵,而苏公生平恰似一枚青圭,映照着那个正在苏醒的时代。
金马玉堂间的遗响
首章"韦玄""荀爽"之典,暗合苏瑰出身武功苏氏却以文翰显贵的双重身份。《旧唐书》载其"少聪颖,通《左氏春秋》",然"藏壑"句陡然转折,喻永淳元年任徐州刺史未竟治水之功。金马诏书犹在耳畔,而清如玉人的身影已随泗水东流,此中怅惘,恰是初唐士人抱负与现实碰撞的缩影。
瑶台雪霰中的断章
次章"相如谢病""子敬云亡"的猝然对照,暗指景龙三年苏瑰猝逝。时人王琚《教射经》曾记其"清规肃若",而"山公启事"典道出遗憾——这位曾举荐宋璟的伯乐,政治智慧终在身后才得彰显。《唐会要》卷七十九载其谥曰"文贞",纸墨间犹闻盛唐前夜士大夫群体的集体叹息。
丹旐西风里的绝唱
末章"返葬长安"的仪仗行进图,实为张说精心构建的时空剧场。《大唐开元礼》规定三品官殡葬用"箫鼓百二十人",而"寒影催年"句突破礼制框架,以秋声为轴,将送葬队伍凝固成永恒的剪影。当丹旐最终没入潼关烟尘,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某个人的消逝,更是整个时代在殡葬礼仪中完成的庄严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