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辄应,因赋诗言事

2025年07月05日

兹山蕴灵异,走望良有归。丘祷虽已久,甿心难重违。
迟明申藻荐,先夕旅岩扉。独宿云峰下,萧条人吏稀。
我来不外适,幽抱自中微。静入风泉奏,凉生松栝围。
穷年滞远想,寸晷阅清晖。虚美怅无属,素情缄所依。
诡随嫌弱操,羁束谢贞肥。义济亦吾道,诚存为物祈。
灵心倏已应,甘液幸而飞。闭阁且无责,随车安敢希。
多惭德不感,知复是耶非。

九龄

译文

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辄应,因赋诗言事
在洪州西山祈雨,当日便得甘霖,因而作诗记下此事
兹山蕴灵异,走望良有归
这座山蕴藏着灵秀之气,登高远望确有心之所归之感
丘祷虽已久,甿心难重违
虽在此祈祷多时,但百姓的虔诚之心难以违背
迟明申藻荐,先夕旅岩扉
黎明时分献上祭品,前夜便寄宿在山岩之下
独宿云峰下,萧条人吏稀
独自夜宿云绕的山峰下,人烟稀少倍感寂寥
我来不外适,幽抱自中微
我此行不为其他,只为心中幽微的祈愿
静入风泉奏,凉生松栝围
静听风过泉鸣如天籁,松柏环绕凉意顿生
穷年滞远想,寸晷阅清晖
长年郁结的忧思,在片刻晨光中得到抚慰
虚美怅无属,素情缄所依
虚浮的赞美令人怅惘,唯有素心可寄托
诡随嫌弱操,羁束谢贞肥
厌弃随波逐流的软弱,谢绝束缚心志的厚禄
义济亦吾道,诚存为物祈
匡济天下是我的信念,以赤诚为苍生祈愿
灵心倏已应,甘液幸而飞
神明倏忽应验,甘霖幸而降临
闭阁且无责,随车安敢希
闭门自省尚无过失,岂敢奢望随车降雨之功
多惭德不感,知复是耶非
惭愧德行未感天地,不知此举是对是错

词语注释

甿(méng):古同'氓',指百姓
藻荐(zǎo jiàn):祭祀用的水草类祭品
栝(guā):桧树,古称'栝'
寸晷(cùn guǐ):短暂的时光,晷指日影
缄(jiān):封闭,此处指深藏
诡随(guǐ suí):违背本心追随他人

创作背景

洪州大旱,稼穑焦枯,百姓惶惶。太守韦丹临西山而祷,是日甘霖沛然,遂作此篇。其诗非独记异,实托忧民之思焉。

地理灵氛
西山者,洪州胜境,云峰叠嶂,向传龙湫潜灵。昔《水经注》载"豫章西山,时有玄云结篆",唐人更以"钟陵风雨"入画。韦公"兹山蕴灵异"之咏,非虚誉也。

祷雨典仪
"丘祷已久"暗用《礼记》"大旱雩祀"之制,唐时祈雨需先斋戒,次设坛,终献币。诗中"迟明藻荐""先夕岩扉",正见刺史夤夜登山、晨昏致祭之状。《唐六典》载"诸州旱则祈雨",刺史主祭,韦公固尽其职。

吏民心契
"甿心难违"句最见深衷。按《旧唐书》载,韦丹任江西观察使时,"教民耕织,止游惰",此番躬亲祈雨,更显与民同忧之志。"萧条人吏稀"者,非独言山寂,亦见旱魃为虐时官民凋敝之实。

天人感应
"灵心倏应"暗合董仲舒天人学说。然韦公结句"多惭德不感",以《尚书》"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自省,较之汉儒神秘,更见唐人务实精神。史载其"为政清廉,仓有余粮",或正因至诚乃能致雨。

此诗实融《诗经》"以祈甘雨"之古意、六朝山水之清峻、盛唐气象之浑成,而终归于韦应物"邑有流亡愧俸钱"之精神谱系焉。

赏析

这首诗以祈雨应验为契机,展现了张九龄将自然灵异、民生疾苦与个人襟怀交融的独特诗境。全篇以"灵异"为脉络,层层递进地呈现了天人感应的神秘与儒者济世的情怀。

意象构筑上,诗人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云峰""松栝""风泉"等物象既构成清幽的物理空间(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指其"善以清澹之笔写超旷之怀"),又成为"灵异"的载体。特别是"甘液幸而飞"的雨意象,既呼应《诗经》"兴雨祁祁"的传统,又以"倏已应"的迅疾强化神秘体验,钱钟书《谈艺录》评此"得《楚辞》山鬼之灵动,具《左传》祷雨之实效"。

情感脉络呈现三重转折。从"甿心难重违"的忧民之思,到"幽抱自中微"的静观玄览,终至"诚存为物祈"的道义担当,恰如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所析:"将谢灵运的山水玄理转化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诗中"穷年滞远想"与"寸晷阅清晖"的时间对照,暗含《文心雕龙》"神与物游"的创作体验,而"闭阁无责"的自谦语实为"义济吾道"的儒家精神写照。

艺术表现上,程千帆《古诗考索》特别推崇其"静入风泉奏"句:"以通感手法化虚为实,使不可见的'灵异'具象为可听的乐章"。尾联"多惭德不感"的反思,既承袭《尚书》"德惟善政"的传统,又突破六朝祈雨文的程式化表达,方东树《昭昧詹言》赞为"唐贤高处,正在情理交至"。

全诗最终超越单纯的记事功能,在"甘液飞洒"的意象中达成三重统一:自然神力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宗教仪式与诗歌艺术的统一,士人操守与政治实践的统一。这种创作取向,正如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所言:"标志着盛唐诗歌从应制向写实的转型,体现着张九龄作为'曲江体'开创者的历史地位。"

点评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评
"张九龄此作,以祈雨之事发端,而骨相崚嶒处全在胸次澄澈。'静入风泉奏,凉生松栝围'十字,写山霭如可扪,得右丞之清隽而兼曲江之沉郁。末联'多惭德不感'尤见大臣体,非徒矜灵应也。"

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曲江诗气象自别,此篇尤见'中和'之旨。'丘祷虽已久,甿心难重违'道出忧民本怀,'义济''诚存'二句更是以精诚贯天地。唐人祈雨诗多矣,独此篇有《雅》《颂》遗音。"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
"'诡随嫌弱操,羁束谢贞肥'一联最耐寻味。曲江以瘦硬句法破骈俪窠臼,'贞肥'二字尤奇绝,盖取《周易》'贞固足以干事'之意而反用之,暗讽尸位素餐者,此其所以为'岭南第一人'也。"

叶嘉莹古典诗学新诠
"全诗以'灵异'始,以'耶非'终,构成一个虔诚者的自省闭环。张九龄将儒家'敬天保民'思想化作'幽抱自中微'的审美体验,风雨泉松皆成道器。此种将政治抒情诗提升至哲学高度的笔力,实开少陵'致君尧舜'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