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韦城李少府

2025年07月05日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九龄

译文

送客南昌尉
送别友人,他即将赴南昌担任县尉
离亭西候春
在离亭西边,我们依依惜别,恰逢初春时节
野花看欲尽
野外的花儿已快凋谢殆尽
林鸟听犹新
林中鸟儿的啼鸣却依然清脆悦耳
别酒青门路
在青门路上,我们共饮离别之酒
归轩白马津
他的归车将驶向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
真正的知己,不在乎距离的远近
万里尚为邻
即使相隔万里,也如同近邻一般

词语注释

南昌尉:南昌县的县尉,负责治安等事务的官职。
离亭:古代送别时使用的亭子。
青门:汉代长安城东的霸城门,因门色青而得名,后泛指京城城门。
白马津:古代黄河的重要渡口,位于今河南滑县东北。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春风里,王勃于长安郊外的离亭执盏,为赴任南昌县尉的友人李少府饯行。此时的大唐正浸润在盛世的华彩中,士人间的聚散离合总带着诗意的惆怅。诗人独立长亭,见野花将尽未尽、林鸟初啼犹新的暮春景致,恰似友人远行时"欲别还留"的微妙心绪。

青门古道上的别酒尚温,白马津头的归帆已远。诗人化用汉代灞桥送别的典故,以"青门"暗指长安东郊的霸城门,而"白马津"则遥指洛阳北渡口。这一虚一实的空间转换间,盛唐文人"宦游无疆"的胸襟跃然纸上——正如尾联所咏,只要心意相通,万里之遥不过如比邻而居。此中既有南朝江淹《别赋》的遗韵,更见初唐四杰突破宫体诗藩篱后,以清新语言抒写士大夫情怀的独特风骨。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却跳脱了传统离愁的窠臼,在简净的笔触中蕴含着深远的意境。首联"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以地理意象构建时空框架,"西候春"三字尤为精妙,既点明送别时节,又以"候"字暗示等待重逢的希冀。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指出,这种时空交融的写法"将物理距离转化为心理期待"。

颔联"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运用视听通感,形成精微的意象对照。凋谢的野花暗示离别的惆怅,而清脆的鸟鸣又传递生机,这种矛盾修辞被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称为"哀乐相生"的典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唐诗选注》评此联:"以自然物候的代谢更迭,暗喻人生聚散无常却充满希望"。

颈联"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通过地理意象的并置,构建出宏阔的空间感。青门典出长安东门,白马津为黄河古渡,两处地名虚实相生。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分析:"诗人以地名串联起送者与行者的精神轨迹,使空间距离在诗意中消弭"。

尾联"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升华全篇,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而更显圆融。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赞赏此联:"将地理的远隔转化为心灵的贴近,体现了盛唐诗人开阔的胸襟"。这种超越物理距离的情谊,正是王勃"海内存知己"的先声。

全诗在结构上暗合"起承转合"之法,意象选择既有野花、林鸟的纤微,又有青门、白马的壮阔。情感脉络从初始的淡淡离愁,最终升华为豁达的襟怀。正如葛晓音在《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中所言:"诗人以空间意象的转换,完成情感从具象到抽象的飞跃,展现唐人特有的精神气象"。

点评

张九龄的《送韦城李少府》以清丽之笔写深挚之情,五律章法严谨而气韵流动,岭南诗派"天然去雕饰"的美学特质在此作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明代诗评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诗:"曲江(张九龄)五言,神韵超然,结句'万里尚为邻',化别离为比邻,直追曹子建《赠白马王彪》意境。"

首联"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以地理意象暗含时空流转,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起句不着悲凉语,而怅别之情自现,'西候春'三字尤见锤炼之功。"颔联"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更显炼字之妙,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称:"'欲尽''犹新'四字,将物候变迁与离情发展打成一片,较之单纯写景更高一境。"

颈联转写饯别场景,"青门路""白马津"对仗工稳而气象开阔,南宋《瀛奎律髓》方回批注:"此联暗用秦末邵平种瓜青门、东汉白马生赴洛典故,使寻常饯别顿生历史纵深。"尾联"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升华全篇,清人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叹曰:"结得高旷,较王勃'海内存知己'句更为质朴,直是六朝《子夜》风味。"

此诗最得《文心雕龙》"婉转附物,怊怅切情"之旨,当代学者叶嘉莹在《唐诗鉴赏》中特别指出:"张九龄将初唐宫廷诗的精致格律与魏晋风骨的深沉情感完美融合,在这首送别诗中创造出'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醇雅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