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张九龄任洪州都督时,与济阴县令梁明府交游甚笃。某日饯别宴上,二人效仿古人"分题赋诗"之雅集传统,以"各探一物"为题共咏。时值仲夏,洪州官署池中新荷初绽,梁明府撷取荷叶为咏物对象,张九龄遂作此五律相和。
诗中"幽渚芳华"暗合《楚辞·湘君》"采芳洲兮杜若"的意象传统,而"朝朝空采"之叹,实则化用南朝民歌《西湖曲》"采莲南塘秋"的时空意境。张九龄以"蒲稗易衰"喻仕途浮沉,用《诗经·蒹葭》"所谓伊人"的比兴手法,将离情寄托于荷香。此作既承建安文人公宴诗"怜风月、狎池苑"的遗韵,又开中唐"分韵赋物"联句之先河,堪称盛唐文人交游诗的典范。
据《曲江集》卷三注,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五年(727年)夏,时张九龄因张说倒台外放洪州,诗中"星霜改"之虑,实暗含对朝廷党争的隐忧。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称此诗"得屈宋遗则",正指其以香草美人寄政治托喻的深婉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