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龙门旬宴得月字韵》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盛世风华如牡丹倾国,玄宗皇帝常于东都洛阳龙门山设旬宴,集文学侍从之臣临水赋诗,以彰"君臣同乐,文治光华"之象。此诗正作于彼时,张九龄以"月"字为韵,将皇家宴游的富丽气象与山水灵韵凝于五言。
地理之胜:
龙门山伊水潺湲,两崖如阙,故称"伊阙"。诗中"前山倚龙阙"既指天然形胜,又暗喻帝王威仪。鱼潭映月,舟发惊鸟,实景与仙意交融,呼应了盛唐"天人相谐"的审美理想。
宴游之雅:
"妙妓""仙舟"之句,可见唐宫廷宴乐之盛。据《开元天宝遗事》载,玄宗尝命宫女持琉璃七宝灯沿伊水列阵,灯火与月华共映,或为"花迎妙妓"注脚。而"宴赏良在兹"更透露出张九龄作为贤相"既润色鸿业,又不失清雅"的创作姿态。
政治隐喻:
"恩华逐芳岁"表面写春宴,实则暗颂开元治世。张九龄以"再来情不歇"作结,既应制旬宴周期之制,又隐含对盛世长存的期许——惜乎此后李林甫专权,这般君臣诗文相和的雅集,终成绝响。
此诗如一枚月光下的唐三彩,釉色中流淌着盛唐最后的鎏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