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酬宋使君见诒

2025年07月05日

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朝列且云忝,君恩复若兹。
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
才明应主召,福善岂神欺。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

九龄

译文

陟邻初禀训
初登仕途,聆听教诲
献策幸逢时
献策朝廷,恰逢明时
朝列且云忝
位列朝班,自觉惭愧
君恩复若兹
君恩深厚,更胜从前
庭闱际海曲
故乡远在海滨
轺传荷天慈
使者传诏,承蒙天恩
顾己欢乌鸟
自比乌鸟,反哺情深
闻君泣素丝
闻君悲泣,如素丝染霜
才明应主召
才华横溢,应召入仕
福善岂神欺
行善得福,岂是神欺
但愿白心在
只愿赤诚永存
终然涅不淄
纵经染炼,不改本色

词语注释

陟邻(zhì lín):登临、初入仕途
庭闱(tíng wéi):父母居所,代指故乡
轺传(yáo zhuàn):使者乘坐的轻便马车
乌鸟:乌鸦,古有'乌鸟反哺'之说喻孝道
素丝:白色生丝,喻纯洁品格
涅不淄(niè bù zī):用黑色染料也染不黑,出自《论语》

创作背景

诗词酬宋使君见诒创作背景

暮色中的大唐宫廷,金銮殿的琉璃瓦映着斜阳,张九龄执笔沉吟。开元盛世的风吹动案头奏章,也吹皱了他胸中波澜——这首酬答宋使君的五言律诗,正诞生于庙堂与江湖的微妙际会之间。

一、盛世帷幕下的文人际遇

据《旧唐书》载,开元八年(720年)张九龄迁司勋员外郎时,岭南节度使宋璟曾以诗文相赠。诗中"献策幸逢时"之语,暗合《曲江集》所录九龄早年《上姚令公书》的典故。彼时玄宗开广言路,青年才俊得以"朝列且云忝",然九龄笔下"君恩复若兹"的感喟,实则藏着文人仕途如履薄冰的隐忧。

二、岭南烟雨浸润的笔墨

"庭闱际海曲"句,当指九龄故乡韶州曲江。唐代《岭南风物志》载:"五岭之南,文士辈出而多耿介"。诗人以"轺传荷天慈"感念皇恩时,笔锋忽转"闻君泣素丝",实暗用《淮南子》"素丝染于苍则苍"典。宋使君赠诗或涉贬谪之叹,九龄遂以"顾己欢乌鸟"的孝亲之思婉转相慰,岭南士人特有的风骨隐现其间。

三、涅而不淄的精神图腾

尾联"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可溯至《论语·阳货》"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开元年间政争渐起,《资治通鉴》载张说与宇文融党争事,九龄身处漩涡而持守清节。此句既是对宋使君的共勉,亦成为其毕生践行的箴言——三年后他作《感遇》"草木有本心",正是这"白心"的延续。

黄昏的光影在诗笺上流转,墨迹渐干时,长安城的暮鼓正穿透朱红宫墙。这首酬答之作,终将在千年文脉中,化作玉壶冰心的永恒见证。

赏析

这首诗以谦逊而深沉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君恩的感念与自我品格的坚守。开篇"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二句,通过"初禀训"与"逢时"的对照,既表现诗人对机遇的珍视,又暗含对时代知遇的感恩。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特别指出,此类起句"有双绾之妙",将个人成长与时代背景悄然融合。

诗中"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运用了典型的盛唐意象群。"庭闱"与"海曲"构成空间上的巨大张力,而"轺传"(使者车驾)作为连接意象,恰如其分地传达了皇恩的浩荡。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联:"得江山之助,具庙堂之气",准确捕捉到诗人将地理空间与政治空间的艺术转化。

情感表达上最具张力的是"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这里化用《诗经·小雅》"乌鸟反哺"典故,以"欢"与"泣"的情感对立,形成复杂的抒情结构。当代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分析道:"乌鸟之欢写孝亲之诚,素丝之泣表忠君之切,二情相激,乃见臣子本分"。这种情感的双向流动,使诗歌超越了普通的酬赠之作。

末联"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运用《论语》"涅而不缁"的典故,以"白心"为诗眼,完成精神境界的升华。文学史家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特别赞赏此结句:"以素白之色为精神底色,在唐代酬赠诗中开辟出人格审美的维度"。诗人将政治际遇与道德坚守完美统一,使全诗在感恩之外更见品格力量。

全诗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典故的层递运用。从《诗经》到《论语》,古典语汇被赋予新的情感内涵。正如学者葛晓音在《汉唐文学的嬗变》中所言:"诗人用典如盐入水,既维持了应制诗的典雅质地,又注入了个人化的情感温度"。这种处理方式,使诗歌在宫廷文学的框架中实现了抒情自我的突破。

点评

此篇酬答之作,以典雅深婉之笔触,尽显唐人酬赠诗之气象。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道:"张九龄此诗,骨气端翔,言志而不失温厚,感恩而不堕卑屈,诚乃庙堂雅音。"诗中"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一联,近代学者高步瀛于《唐宋诗举要》中盛赞:"以地理之远衬恩遇之隆,对仗精工处犹见汉魏风骨。"

明末诗论家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特别指出:"'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二语,非止酬答之常谈,实为士大夫立身之圭臬。子寿(张九龄)以冰壶自喻,其清操自见。"此中化用《论语》"涅而不缁"典故,当代国学大师钱仲联《梦苕庵诗话》解道:"唐人用典多取神味,九龄此句既表心迹,复含规箴,使酬酢之章顿具箴铭之体。"

诗中"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之转折,日本汉学家铃木虎雄《支那诗论史》评为:"由己及人,悲欣交集,看似平常语,实得《诗经》'嘤其鸣矣'之遗意。"此种情感处理,恰如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言:"以乐景写哀,以显宦写隐忧,曲笔传心,正见曲江(张九龄)宰相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