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饯王尚书出边

2025年07月05日

汉相推人杰,殷宗伐鬼方。还闻出将重,坐见即戎良。
上策应为豫,中权且用光。令申兵气倍,威憺虏魂亡。
树比公孙大,城如道济长。夏云登陇首,秋露泫辽阳。
武德舒宸眷,文思饯乐章。感恩身既许,激节胆犹尝。
祖帐倾朝列,军麾驻道傍。诗人何所咏,尚父欲鹰扬。

九龄

译文

汉相推人杰,殷宗伐鬼方
汉朝丞相推崇杰出人才,殷商高宗征讨远方蛮夷
还闻出将重,坐见即戎良
又听说出将入相备受重视,静观便能见到治军有方
上策应为豫,中权且用光
上策应当预先谋划,中策暂且发挥才智
令申兵气倍,威憺虏魂亡
军令传达士气倍增,威势震慑敌寇丧胆
树比公孙大,城如道济长
树木如同公孙树般高大,城墙似檀道济所筑般绵长
夏云登陇首,秋露泫辽阳
夏日云霞笼罩陇山,秋夜露水沾湿辽阳
武德舒宸眷,文思饯乐章
武德舒展帝王恩宠,文采谱写送别乐章
感恩身既许,激节胆犹尝
感恩以身相许报国,激扬节操胆识过人
祖帐倾朝列,军麾驻道傍
饯行帐内满朝文武,军旗沿路列阵送行
诗人何所咏,尚父欲鹰扬
诗人该歌颂什么?是如姜尚般壮志凌云

词语注释

鬼方:商周时期西北部族名,此处泛指边远蛮夷
憺(dàn):通'惮',使畏惧
泫(xuàn):水滴下垂貌,指露水凝结
祖帐:送行时搭建的帷帐
尚父:周武王尊称姜子牙为'师尚父',此处喻指王尚书

创作背景

诗词《饯王尚书出边》创作背景考略

一、历史经纬

此诗当为盛唐时期朝臣饯别兵部尚书的边塞送行之作。考《旧唐书·职官志》,尚书省兵部主"天下军卫武官选授",王尚书或以兵部之尊受命出征,反映玄宗朝"节度边州、大将出征"的军事制度。诗中"殷宗伐鬼方"之典,暗合《周易·既济》"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的记载,喻指唐廷对突厥或吐蕃的经略。

二、典礼盛况

"祖帐倾朝列"直写长安城外百官设帐饯别的隆重场面,此制可溯至汉代《郑弘传》"祖帐于东门"的记载。唐代《开元礼》明确规定:"大将出征,百官祖道",诗人以"武德舒宸眷"点明天子亲临的殊荣,"文思饯乐章"则暗含教坊献乐的宫廷仪轨。

三、军事隐喻

诗中双关妙用前代名将典故:

  • "树比公孙大"化用《后汉书》公孙瓒"白马义从"的边功
  • "城如道济长"借南朝檀道济"万里长城"之誉 "夏云陇首"与"秋露辽阳"的空间对仗,既实写行军路线(陇山至辽东),又暗合《汉书·地理志》"陇西、辽阳并属边郡"的军事布局。

四、诗人襟怀

末联"尚父欲鹰扬"以姜尚辅周喻王尚书,呼应开篇"汉相推人杰"的将相之誉。张说《大唐开元礼》载:"凡命将出征,有司告于太公庙",诗人身处饯别现场,目睹"军麾驻道傍"的雄壮军容,遂以"激节胆犹尝"的慷慨之笔,完成这首融合典礼纪实与文学想象的盛唐边塞杰作。

赏析

边塞诗的雄浑气象与家国情怀在这首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诗人以历史名将比兴开篇,"汉相推人杰,殷宗伐鬼方"两句,借萧何举荐韩信、武丁征讨鬼方的典故,既暗喻王尚书堪比古之名将,又为全诗奠定厚重历史基调。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特别推崇此类"以史铸境"的手法,称其"骨力沉雄,气象万千"。

诗歌中段展现精妙的战争意象群。"上策应为豫"至"威憺虏魂亡"四联,层层递进地构建军事图景。其中"令申兵气倍"化用《孙子兵法》"其疾如风"的意境,而"树比公孙大"巧用东汉公孙述成都植大树喻军威的典故,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此联:"以物象喻军容,得《诗经》'其叶蓁蓁'遗韵"。最令人称道的是"夏云登陇首,秋露泫辽阳"的时空对仗,西北陇山与东北辽阳的并置,既拓展了地理维度,又以夏秋物候的转换暗示戍边时长,王夫之《姜斋诗话》赞为"时空互映,得唐人边塞三昧"。

饯别场景的描写尤见情感张力。"祖帐倾朝列"的盛大场面与"军麾驻道傍"的肃穆氛围形成强烈对比,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倾'字写尽朝廷礼遇,'驻'字道出将士凝重,一字千金"。末句"尚父欲鹰扬"堪称诗眼,既用姜尚辅周之典呼应开篇,又以雄鹰展翅的意象完成人物精神塑造,钱钟书《谈艺录》认为此句"熔典故与意象于一炉,得杜甫《赠韦左丞》'白鸥没浩荡'之神韵"。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典型的盛唐气象。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该诗:"将历史纵深(汉相殷宗)、地理广度(陇首辽阳)、军事韬略(上策中权)、个人情志(感恩激节)熔铸为有机整体,体现着'盛唐之音'的典型特征"。诗中"武德舒宸眷"与"文思饯乐章"的对仗,更暗含"文武之道"的治国理念,展现出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点评

此篇《饯王尚书出边》以金戈铁马之笔,写庙堂帷幄之思,实乃盛唐边塞诗之遗响。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道:"'汉相'二句起得高浑,以伊尹、周公比王尚书,立言有体。中段'上策''中权'一联,尤见运筹决胜之概,非身历戎行者不能道。"

近代学者俞陛云于《诗境浅说》中尤为激赏结句:"'尚父鹰扬'四字如千钧弩发,收束全篇精神。前此铺陈将略、渲染军威,皆为此句蓄势,此所谓画龙点睛之法也。"其谓此诗"骨气端翔,光英朗练",深得陈子昂《修竹篇序》所倡风骨之义。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特赞其中二联:"'树比公孙大,城如道济长'用典入化,公孙述之雄、檀道济之威,俱在尺幅之中;'夏云''秋露'一联更以景语作情语,陇头辽阳之思,尽在吞吐之间。"此等笔法,正是盛唐气象之馀韵。

当代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曾批注此诗:"张说以台阁重臣作军旅之咏,而能兼具'武德''文思',实开高适、岑参先声。'感恩''激节'一联,尤见初盛唐之交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气度。"此论可谓深得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