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的气象在唐玄宗笔下化作《太行山中言志》的雄浑诗篇,而张说这首奉和之作,恰似以青玉为磬、昆山作笛的雅乐回响。天宝三载(744年)春,玄宗巡幸太行,在层峦叠嶂间挥毫写就圣制诗,彼时正值大唐国力臻于鼎盛,封禅大典的余韵犹在,帝王以诗言志的举动本身,便暗含"观风俗而示王化"的深意。
张说作为"燕许大手笔"的魁首,其应制诗在"六龙鸣玉銮"的皇家仪仗与"九折步云端"的险峻山势间,构筑起天人感应的壮阔图景。"河络南浮"暗合《禹贡》地理,而"山经北上"则化用《山海经》典故,将帝王巡狩赋予经天纬地的象征意义。当羽仪戈甲映着太行残雪,晨笳晓仗唤醒沉睡群峰,诗人以金错刀般的笔法,在春寒料峭中刻画出"百谷千岩"的军事布防——这恰是开元年间府兵制尚存的时代剪影。
末联"长勤百年意"道出张说晚年心境,这位三度拜相的文坛领袖,曾在《大唐封祀坛颂》中奠定盛唐文风,此刻却以"思见一胜残"的谦辞,将治世理想寄托于圣主省方观俗、礼神建馆的举措之中。其笔墨间流动的,既是"扈跸天老"的荣宠,更是开元名臣对"山河襟带"政治地理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首应制诗超越了寻常颂圣之作,成为盛唐气象在文学与政治维度的双重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