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幸凤汤泉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周狩闻岐礼,秦都辨雍名。献禽天子孝,存老圣皇情。
温润宜冬幸,游畋乐岁成。汤云出水殿,暖气入山营。
坎意无私洁,乾心称物平。帝歌流乐府,溪谷也增荣。

张说

译文

奉和圣制幸凤汤泉应制
恭和皇帝游幸凤汤泉的应制诗
周狩闻岐礼,秦都辨雍名。
周王狩猎遵循岐山古礼,秦都彰显雍州盛名。
献禽天子孝,存老圣皇情。
献上猎物尽显天子孝道,体恤老者流露圣皇深情。
温润宜冬幸,游畋乐岁成。
温泉润泽适宜冬日巡幸,游猎欢庆预示丰年有成。
汤云出水殿,暖气入山营。
氤氲雾气萦绕温泉宫殿,和暖气息沁入山中行营。
坎意无私洁,乾心称物平。
如坎卦般澄澈毫无私欲,效乾德般公平对待万物。
帝歌流乐府,溪谷也增荣。
帝王诗作传颂乐府之间,溪涧山谷亦因此添荣光。

词语注释

畋(tián):打猎
坎(kǎn):八卦之一,象征水
乾(qián):八卦之首,象征天
岐礼:周文王在岐山制定的狩猎礼仪
雍名:雍州(秦都所在地)的盛名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圣制幸凤汤泉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长安城,唐玄宗李隆基正以"圣制"之名巡幸凤泉汤宫。这座始建于贞观年间的离宫,因骊山温泉的氤氲水汽而成为帝王冬狩的绝佳行在。史载玄宗每岁十月幸温泉宫,群臣扈从,羽猎讲武,既承《周礼》"冬狩"古制,更显"以孝治天下"的深意。

诗人奉诏应制时,眼前是"汤云出水殿"的奇观:汉白玉砌就的浴殿蒸腾着地脉暖气,与终南山积雪相映成趣。御驾所至之处,既见"献禽天子孝"的冬狩仪典——这源自《礼记》"獭祭鱼而后虞人入泽梁"的古老传统;又闻"存老圣皇情"的仁政回响,玄宗特赐三品以上致仕老臣同浴温泉,践行《孟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王道理想。

诗中"坎意无私洁,乾心称物平"二句尤见匠心。坎卦象水,暗合温泉润泽万物之德;乾卦喻天,隐喻帝王如天无私覆。此中既有《周易》哲学的深邃,又暗含张说等开元贤相"燮理阴阳"的政治理想。当御制新曲随乐府传唱,终南溪谷亦因"天章云藻"而增辉,这恰是盛唐"文德洽而天下讴歌"的绝妙写照。

赏析

这首诗以温泉巡幸为题材,展现了盛唐时期宫廷应制诗的精妙艺术。诗人通过"汤云出水殿,暖气入山营"的意象,将温泉氤氲的蒸汽比作祥云,暖气弥漫山间营帐的景象写得灵动非凡。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特别推崇此联,称其"得温泉神韵于尺幅之间"。

诗歌开篇"周狩闻岐礼,秦都辨雍名"运用典故,以周秦旧事衬托当朝礼仪之盛。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此二句暗含以古喻今之意,既显学识渊博,又不露斧凿之痕"。中间"献禽天子孝,存老圣皇情"二句,明代诗评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评为"忠孝之思,婉转道出"。

诗歌后段"坎意无私洁,乾心称物平"运用《周易》卦象,清代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盛赞此联:"以易理入诗而能自然浑成,非大家手笔不能为"。结尾"帝歌流乐府,溪谷也增荣"将天子恩泽比作溪谷增辉,情感含蓄而庄重。现代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评点道:"结句余韵悠长,将应制诗的颂圣主题提升到天人感应的美学高度"。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意象选择精当,温泉、祥云、山营等意象交织出温暖祥和的氛围。情感表达上,既有对圣德的赞颂,又暗含诗人自身的政治理想。正如日本学者兴膳宏在《隋唐文学研究》中所说:"这类应制诗最可贵处,在于诗人能将程式化的题材写出个性光彩"。

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评此诗曰:"气象宏阔而字句精严,以'周狩''秦都'起笔,立见帝王气度。'献禽''存老'二句,化典入神,将巡幸之举升华为孝治天下的象征,真乃应制诗之圭臬。"

**沈德潜《唐诗别裁》**谓:"'汤云''暖气'一联,状物如在目前。云自水殿生,暖向山营入,十字中具移步换形之妙。非亲历温泉盛境,不能道此温润气象。"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批点:"结句最见功力。帝歌本属庙堂,却能令'溪谷增荣',以自然景物映衬人文光辉,暗合'乾心称物平'之旨,使应制之作顿生山林清气。"

**翁方纲《石洲诗话》**特别推崇中段:"'坎意无私洁,乾心称物平'十字,以《易》理入诗而毫不板滞。坎卦象水,喻温泉之德;乾卦象天,比圣心之公。理学诗派之先声,于此已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