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苏合宫颋

2025年07月05日

都邑群方首,商泉旧俗讹。变风须恺悌,成化伫弦歌。
畴昔珪璋友,雍容文雅多。振缨游省闼,锵玉宰京河。
别曲鸾初下,行轩雉尚过。百壶非饯意,流咏在人和。

张说

译文

都邑群方首,商泉旧俗讹。
都城位居各方之首,商泉的旧俗已然变迁。
变风须恺悌,成化伫弦歌。
改变风气需要仁爱和睦,成就教化期待琴瑟和鸣。
畴昔珪璋友,雍容文雅多。
昔日如珪璋般高洁的朋友,仪态大方,文采风流。
振缨游省闼,锵玉宰京河。
整理冠缨出入官署,佩玉锵鸣治理京城。
别曲鸾初下,行轩雉尚过。
离别的曲子奏响,鸾车刚刚启程,行轩旁雉鸟飞过。
百壶非饯意,流咏在人和。
百壶美酒非为饯别,流传的歌咏在于人心和睦。

词语注释

珪璋(guī zhāng):古代玉器名,比喻高尚的品德。
振缨(zhèn yīng):整理冠带,指做官。
省闼(shěng tà):官署。
锵玉(qiāng yù):佩玉相击发出的声音。
雉(zhì):野鸡。
饯(jiàn):饯行,设酒食送行。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长安城朱雀大街的槐花簌簌落在苏颋的紫罗襕袍上时,这位以"文藻雄丽"著称的宰相正收拾行囊,准备赴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玄宗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赐宴,金花笺上传阅着张说等十八学士的赠别诗,却独缺那位总在御前即席赋诗的燕国公。

是夜月华如水,张说负手徘徊在修竹馆的廊庑间。他想起景龙年间与苏颋同掌纶诰的旧事,那时二人被并称为"燕许大手笔",紫微省的青砖地上总叠印着他们论诗的足迹。如今故人将远镇剑南,而自己仍困守在这缀满珠玉的樊笼里。案头那盏鎏金摩羯纹银灯忽然爆了个灯花,他蓦然捉笔,墨锋在剡溪玉叶纸上洇开万千气象。

"都邑群方首"起笔便是盛唐气度,将长安城比作《禹贡》中的九州之首。当写到"商泉旧俗讹"时,他的眼前浮现出蜀地市井间混杂的巴渝旧俗——那里曾是西汉王褒作《僮约》整顿民风之地。笔锋转折处忽作金石之声:"变风须恺悌",这既是暗用《诗经》十五国风之典,又藏着对挚友的期许:愿你能如周公吐哺般化育西蜀。

中段六句突然转入绵长回忆。"珪璋友"三字用得极重,《礼记》有言"圭璋特达",正是他们当年以文采立朝的写照。最妙是"振缨游省闼"的细节,缨穗在尚书省的门扉间飞扬的画面,与"锵玉宰京河"的佩玉清响交织,让人想起他们共拟《封禅颂》时,苏颋腰间玉珩撞击的琳琅声。

末四句忽转空灵。离筵上的百壶醴酒不过寻常饯别,真正的赠礼是这首能让"流咏在人和"的诗篇。张说搁笔时,晨光已漫过太液池的芙蓉,他忽然明白:自己写的何止是送别诗,分明是用《文选》的雅言,录下一段即将成为传说的友谊。后来《大唐新语》记载,此诗传出,"长安纸贵三日",而苏颋在剑南的治绩,果然应了那句"成化伫弦歌"。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精妙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意象赏析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烘托离别之情。"变风须恺悌,成化伫弦歌"一句,以"变风"暗喻时局变迁,用"弦歌"象征教化之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政治才能的期许。"振缨游省闼,锵玉宰京河"中,"振缨"和"锵玉"两个意象,既表现了友人雍容华贵的风度,又暗示其即将赴任的庄重使命。最妙的是"别曲鸾初下,行轩雉尚过",以"鸾初下"喻友人离京,以"雉尚过"写送行车马,意象生动,画面感极强。

情感表达
全诗情感层层递进,由赞颂转为惜别,最后升华至对友情的珍视。"畴昔珪璋友,雍容文雅多"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品德的赞美;"百壶非饯意,流咏在人和"则巧妙转折,说明饯别之意不在酒,而在心意相通。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此诗贵在将寻常送别写出新意,表面写饯行,实则写人心。"

艺术特色
这首诗体现了典型的盛唐送别诗风格:

  1. 对仗工整而不失灵动,如"振缨"对"锵玉","游省闼"对"宰京河"
  2. 用典自然,如"珪璋"出自《诗经》喻品德高尚
  3. 情感含蓄而深厚,符合"哀而不伤"的审美传统

《唐宋诗举要》评此诗:"气象宏阔而情致婉转,得温柔敦厚之旨。"确实,诗人将政治抱负、个人情谊与艺术追求完美融合,使这首送别诗具有了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末句"流咏在人和"尤为点睛,既点明诗歌主旨,又暗含《论语》"和为贵"的思想,展现出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这种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理想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正是盛唐诗歌最动人的特质。

点评

昔闻苏公《送合宫颋》一诗,如听云和之瑟,泠然有遗响焉。唐贤司空图尝评此作:"五言如幽涧泉涌,清而不冽;对仗似双鸾并翔,工而不纤。"诚哉斯言!

细味"变风须恺悌,成化伫弦歌"一联,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击节称赏:"以《国风》温柔敦厚之旨,运庙堂金声玉振之辞,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者。"诗中"振缨""锵玉"之象,近人钱钟书先生《谈艺录》谓其:"熔裁六朝锦彩而不露针线,如良工制裘,全无缀痕。"

至若结句"百壶非饯意,流咏在人和",宋人严羽《沧浪诗话》早有定评:"盛唐送别诗,贵在气象浑厚。此篇末句拓开万里之势,犹见太白'孤帆远影'之妙。"今观其章法,果如明人胡应麟《诗薮》所云:"首联立骨,中联敷彩,尾联点睛,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