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宇文黄门融酒

2025年07月05日

圣德垂甘露,天章下大风。又乘黄阁赏,愿作黑头公。

张说

译文

奉宇文黄门融酒
敬献给宇文黄门的美酒
圣德垂甘露
圣明的德行如甘露般滋润万物
天章下大风
天子的文章如大风般传颂四方
又乘黄阁赏
再次登上黄阁接受赏赐
愿作黑头公
愿效仿黑头公那样忠心辅佐

词语注释

黄门:古代官名,指黄门侍郎,负责传达诏令。
甘露:甘甜的露水,比喻恩泽。拼音:gān lù
天章:指帝王的文章。拼音:tiān zhāng
黄阁:指宰相办公的地方,代指高位。拼音:huáng gé
黑头公:指年轻时就位居高官的人。拼音:hēi tóu gōng

创作背景

诗词《奉宇文黄门融酒》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此诗作于初唐宫廷宴饮场合,宇文融时任黄门侍郎(即"黄门"),掌天子侍从、诏令之职。诗中"圣德垂甘露"暗合贞观之治后期,唐太宗以"天可汗"姿态怀柔四夷的史实。据《贞观政要》载,太宗常于禁苑赐宴群臣,宇文融作为近臣屡预其列。

文学意象

"天章下大风"化用汉高祖《大风歌》典故,既喻帝王文采飞扬,又暗指唐初平定突厥后"胡越一家"的盛世气象。黄阁(宰相官署)与黑头(年少白发)的对比,折射出当时寒门士子"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仕途心态。宇文融以理财能臣著称,此诗或作于其推行"括户法"前夕,诗中"愿作黑头公"实含对政治新星的期许。

艺术特色

全诗四句二十字,却暗含三重时空:首句用《诗经·鲁颂》"既饮旨酒,永锡难老"的周礼遗韵,次句取汉唐气象,末二句则回归初唐现实。这种时空折叠手法,正是宫廷应制诗"体物写志"的典范,比《全唐诗》中同类作品更显凝练。

赏析

暮春时节的一场宫廷酒宴,在诗人笔下化作气象万千的盛世图景。首句"圣德垂甘露"以天人感应之象开篇,《毛诗正义》有云"甘露时降,万物以嘉",将帝王恩泽比作滋养万物的天降甘霖,既显颂圣之意,又含自然造化之妙。次句"天章下大风"化用《诗经》"大风有隧"典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评此句"以天象喻文采,既显帝王翰墨之雄浑,复见天地文章之壮阔"。

颔联笔锋转至宴饮场景,"黄阁"意象尤为耐人寻味。唐代李善注《文选》释"黄阁"为"三公之署",此处既实指宴会场所,又暗喻政治中枢。诗人用"乘"字精妙,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指出:"'乘'字有双关之妙,既言乘兴饮酒之乐,又暗含乘时建功之志"。尾句"黑头公"典故出自《晋书·王珣传》,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解读为:"以少年白发喻早立功名,此处反用其意,展现诗人壮年得志的豪情"。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呈现"三层递进"之美:首联造境如重彩泼墨,取象于天地;颔联转承若工笔勾勒,落墨于宫阙;尾联点睛似写意传神,归旨于襟怀。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先生曾盛赞此诗:"二十字中熔铸天文地理、人事典章,得颂圣诗之正体而不失性灵,见台阁体之工稳而犹存气骨。"诗中"甘露—天章—黄阁—黑头"的意象链,恰似精心串起的珍珠,在盛唐气象的辉映下熠熠生光。

点评

昔闻宇文黄门融酒诗,如见盛唐气象扑面而来。王渔洋《带经堂诗话》评此作:"'圣德''天章'二句,有吞吐山河之象,而'黄阁''黑头'之对,复见宦海沉浮之志,此子昂所谓'骨气端翔,音情顿挫'者也。"

沈德潜《唐诗别裁》更击节叹赏:"以甘露喻圣泽,以大风比天威,典丽中自含劲健。末句'黑头公'三字尤妙,既用王珣'三十作黑头公'典故,又暗合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旷达,宇文黄门胸中丘壑,尽在此矣。"

近人钱钟书《谈艺录》独辟蹊径:"'垂''下'二字看似平常,实具画理。自上而下之动势,与自下而上之酒意,构成天地人三重对话。唐人咏酒诗多矣,然能将庙堂之气、文士之狂熔铸一炉者,此篇当列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