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岳州别梁六入朝

2025年07月05日

远莅长沙渚,欣逢贾谊才。江山疲应接,风日复晴开。
江树云间断,湘山水上来。近洲朝鹭集,古戍夜猿哀。
岸杼含苍捄,河蒲秀紫台。月馀偏地赏,心尽故人杯。
自我违京洛,嗟君此溯洄。容华因别老,交旧与年颓。
梦见长安陌,朝宗实盛哉。

张说

译文

远莅长沙渚,欣逢贾谊才。
远道来到长沙水畔,欣喜遇见如贾谊般的才子。
江山疲应接,风日复晴开。
山水美景令人应接不暇,风和日丽,天空放晴。
江树云间断,湘山水上来。
江边树木在云间若隐若现,湘江之水自山间奔流而来。
近洲朝鹭集,古戍夜猿哀。
近处沙洲上白鹭群集,古老戍楼边夜晚猿声哀鸣。
岸杼含苍捄,河蒲秀紫台。
岸边的杼树含着苍翠,河中的蒲草秀美如紫台。
月馀偏地赏,心尽故人杯。
一个多月来偏居此地欣赏美景,心中感慨与故人共饮。
自我违京洛,嗟君此溯洄。
自从我离开京城洛阳,感叹你在此逆流而上。
容华因别老,交旧与年颓。
容颜因离别而衰老,旧日交情随岁月消逝。
梦见长安陌,朝宗实盛哉。
梦中见到长安的街道,朝见天子的盛况实在令人向往。

词语注释

莅(lì):到,来临。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贾谊:汉代著名文学家,此处借指有才华的人。
戍(shù):边防驻军的营垒。
杼(zhù):杼树,一种树木。
捄(jū):同‘苴’,草木的枯枝。此处指苍翠的枝叶。
蒲(pú):蒲草,水生植物。
紫台:指紫宫,天帝的居所,此处形容蒲草的秀美。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比喻艰难前行。
朝宗: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此处指向往京城。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张九龄因遭权相李林甫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岳州,即今湖南岳阳,地处洞庭湖畔,自古为文人骚客贬谪往来之地。张九龄在此与友人梁六相遇,正值梁六奉召入朝之际,诗人感慨万千,写下此诗相赠。

诗中"远莅长沙渚,欣逢贾谊才"二句,暗用汉代贾谊贬谪长沙之典。贾谊年少才高,却遭谗被贬,与张九龄此时境遇相似。诗人以贾谊比梁六,既赞其才华,又隐含对朝中奸佞当道的不满。"江山疲应接"以下六句,极写岳州风物:江树云断,湘水奔流,白鹭翔集,猿声哀鸣。这些景象既是对眼前景物的描绘,又暗含诗人羁旅漂泊、孤寂忧伤的心绪。

"自我违京洛"四句,直抒胸臆。诗人离开京城洛阳已久,感叹岁月流逝,容颜衰老,故交零落。"梦见长安陌,朝宗实盛哉"二句,表面写梁六入朝将见长安盛况,实则暗含诗人对重返朝廷的渴望。全诗以景起兴,借古抒怀,在送别友人时寄寓了自己深沉的政治感慨,展现了盛唐诗人特有的胸襟与气度。

赏析

暮色中的离愁与壮怀,在张说的《岳州别梁六入朝》中交织成盛唐特有的气象。诗人以岳州山水为画卷,用精妙的意象群勾勒出宦游人的复杂心绪。

江山风物中的宦游疲惫
"江山疲应接"五字道尽辗转仕途的倦怠,与"风日复晴开"形成情绪跌宕。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联"以物象写宦情,得屈宋遗韵",云间断续的江树、湘波上浮动的山影,既是实景又暗喻人生飘零。近洲白鹭群集与古戍夜猿哀鸣的动静对照,恰如《唐诗别裁》所言"一近一远,一喜一悲,见聚散无常之理"。

草木意象里的时间哲思
"岸杼含苍捄,河蒲秀紫台"被王士禛《带经堂诗话》盛赞"草木入诗而具春秋笔意"。苍捄(未熟杮子)的苦涩与紫台(水蒲花)的绚烂,构成生命阶段的隐喻。月下独酌的"偏地赏"与"故人杯",印证了《唐诗鉴赏辞典》的解析:"在地理位移中凸显时间流逝的惊心"。

双线交织的时空叙事
后八句开创"双线逆写"之法(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自我违京洛"与"嗟君此溯洄"形成空间上的X形交叉,容华衰老与故交零落则是时间轴线上的双重打击。末联"梦见长安陌"的虚笔,被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视为"盛唐诗人特有的都城情结",将个人离愁升华为对政治清明的期待。

此诗最动人处在于将梁陈绮丽转化为唐音壮阔,陆时雍《诗镜总论》称其"丽而不浮,壮而不怒",在离别的酒杯里,倒映着整个开元盛世的光影。

点评

张说此篇《岳州别梁六入朝》,以贾谊长沙之典起兴,笔致清丽而寄慨遥深。明代诗评家陆时雍《唐诗镜》有云:"'江树云间断,湘山水上来'二句,状景如在目前,而别绪自寓其中,此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

其颔联"江山疲应接,风日复晴开",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着'疲'字见宦游况味,缀'晴开'显诗人胸次,张公七律之妙,正在虚实相生处。"

至若"岸杼含苍捄,河蒲秀紫台"一联,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特别指出:"'含''秀'二字最见锤炼之功,草木着情而气韵自高,此燕公(张说封燕国公)晚年诗格,已臻'藻思菁华,流韵铿然'之境(《新唐书》语)。"

末段"梦见长安陌,朝宗实盛哉"之结,王夫之《唐诗评选》有精辟见解:"以长安梦收束别情,复以'朝宗'振起全篇,既见廊庙之思,不失台阁气象,此正燕公身居江湖而心存魏阙之写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