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扈从温泉宫献诗

2025年07月05日

温泉启蛰气氛氲,渭浦归鸿日数群。骑仗联联环北极,
鸣笳步步引南熏。松间彩殿笼佳气,山上朱旗绕瑞云。
不知远梦华胥国,何如亲奉帝尧君。

张说

译文

温泉启蛰气氛氲
温泉的热气唤醒冬眠的大地,氤氲缭绕
渭浦归鸿日数群
渭水边归来的大雁,每日成群结队
骑仗联联环北极
仪仗队骑着马,连绵不断环绕着北方
鸣笳步步引南熏
笳声阵阵,一步步引领着南风的温暖
松间彩殿笼佳气
松林间的华丽宫殿,笼罩着祥瑞之气
山上朱旗绕瑞云
山上的红色旗帜,在祥云中飘扬
不知远梦华胥国
不知那遥远的华胥国梦境
何如亲奉帝尧君
怎比得上亲身侍奉尧帝这样的明君

词语注释

启蛰(qǐ zhé):指冬眠的动物被春天的气息唤醒,这里比喻温泉的热气唤醒大地
氲(yūn):形容烟气、云气弥漫的样子
渭浦(wèi pǔ):渭水的水边
笳(jiā):古代的一种管乐器,类似胡笳
华胥国(huá xū guó):传说中的理想国度,出自《列子》

创作背景

扈从温泉宫献诗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天宝年间,大唐王朝正沐浴在最为绚烂的华彩之中。玄宗皇帝率文武百官巡幸骊山温泉宫,旌旗蔽日,仪仗如龙,正是王朝鼎盛的绝佳写照。诗人作为扈从之臣,目睹此般盛景,不禁挥毫泼墨,以诗献颂。

骊山温泉宫,自秦汉以来便是帝王离宫,至唐时更显辉煌。玄宗尤爱此处,常于冬日携杨贵妃至此避寒,沐浴温泉,宴饮歌舞。诗人随驾至此,但见渭水归鸿成阵,北方的骑仗如星环绕,南风的熏香随笳声阵阵飘散。松间的彩殿被祥云笼罩,山上的朱旗与瑞云相映,恍若仙境。

诗人以华胥国梦境喻指这太平盛世的虚幻美好,却又在尾联以"何如亲奉帝尧君"的感慨,将笔锋转回现实——这煌煌气象,终究源于当今天子的圣明。此诗既是对玄宗治世的颂扬,亦暗含对君王勤政的期许,在富丽堂皇的辞藻下,藏着士人"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

温泉氤氲的水汽里,映照着一个王朝最耀眼的荣光,也折射出诗人对盛世的礼赞与隐忧。

赏析

这首诗以温泉宫的春日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皇家气象与自然之美交融的画卷。诗人张说以其特有的典雅风格,将扈从巡游的盛况与个人感悟巧妙结合。

首联"温泉启蛰气氛氲,渭浦归鸿日数群"以动态意象开篇,温泉的热气与北归的鸿雁形成冷暖对照。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启蛰'二字暗含天人感应之思,将自然物候与皇家活动相联系,体现盛唐应制诗的气度"。氤氲的温泉蒸汽与络绎不绝的雁群,共同构成生机盎然的春之序曲。

颔联"骑仗联联环北极,鸣笳步步引南熏"转入仪仗描写。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评点此联:"'北极'喻天子居所,'南熏'用舜帝《南风歌》典故,对仗中暗含对君王的双重礼赞"。连绵的骑仗环绕如星拱北辰,笳声引导的和煦南风,将皇家威仪与仁政理想熔铸一体。

颈联"松间彩殿笼佳气,山上朱旗绕瑞云"转入静物描摹。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赞赏此联:"'笼'字化实为虚,'绕'字化静为动,使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具有了仙境般的缥缈感"。青松与彩殿的色彩对照,朱旗与瑞云的形态呼应,构建出虚实相生的壮丽画面。

尾联"不知远梦华胥国,何如亲奉帝尧君"卒章显志。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解析:"用黄帝梦游华胥国的典故反衬,将玄想中的理想国度让位于现实中的明君,这是盛唐文人特有的政治自信"。诗人通过虚实对比,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转化为对当下明主的赞颂,完成了从景物描写到政治抒情的情感升华。

全诗以温泉起兴,以尧舜作结,意象群由自然景物渐次转向人文景观,最终升华为政治理想。叶嘉莹曾评价此诗:"在规整的应制格式中保持着流动的气韵,既见台阁体的典丽,又具山水诗的清新,典型体现张说'大手笔'的融合功力"。诗中"佳气""瑞云"等祥瑞意象的运用,既符合应制诗的规范,又透露出诗人对开元盛世的真诚颂美之情。

点评

张九龄此作以温泉宫为诗眼,将天子仪仗与自然祥瑞熔铸为盛唐气象的绝妙缩影。明代诗评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盛赞:"'骑仗联联''鸣笳步步'八字,如见羽林仪卫之整肃,如闻《韶》《濩》音律之庄严,字字皆作金石声。"

清人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独具慧眼:"'松间彩殿''山上朱旗'一联,非止工于设色,更以云气为墨、山峦为纸,绘就蓬莱仙境。九龄以道劲之笔写缥缈之景,此宰相气度也。"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点出其章法之妙:"首联'启蛰''归鸿'暗喻皇恩浩荡,尾联'华胥''帝尧'明颂太平,中间四句如展开《王会图》长卷,虚实相生处俱见裁云缝月之巧。"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更揭示其深层意蕴:"'不知''何如'之问,非疑而颂也。以梦喻真,以古况今,九龄善用《春秋》笔法为应制诗注入'温柔敦厚'之质,此其高于寻常供奉之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