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开元十六年清明,唐玄宗于兴庆宫花萼相辉楼设宴,邀宁王李宪、岐王李范等兄弟共度佳节。是日新火初传,柳烟轻飏,玄宗以"飞"字为韵命群臣赋诗,张说此作便诞生于这般融融春意之中。
历史情境
- 宴饮地点:宁王山池实为兴庆宫龙池胜境,玄宗常于此举办"兄弟雅集"。据《开元天宝遗事》载,每逢节气更替,玄宗必"赐王公以下新火",清明宴饮已成定制。
- 政治隐喻:诗中"承恩如改火"暗合《论语》"钻燧改火"典故。时值开元盛世,玄宗以火政喻新政,彰显君臣和谐如春风化雨。
- 艺术风貌:颔联"摇扬花杂下,娇啭莺乱飞"深得六朝宫体遗韵,却无绮靡之态。宋人评此诗"气象宏阔中见精微",恰是盛唐"文质彬彬"的典范。
诗艺特征
诗句 | 技法分析 |
---|---|
绿渚传歌榜 | 视觉听觉通感,画面层次丰富 |
红桥度舞旂 | 色彩对比,动态构图 |
细雨不沾衣 | 双关语,既状春雨之柔,又喻皇恩温润 |
此作实为应制诗中的清音,将节俗仪典转化为艺术意境。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赞曰:"说公此咏,如展李昭道《曲江图》,字字皆染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