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州冬日早衙

2025年07月05日

城外宵钟敛,闺中曙火残。朝光曜庭雪,宿冻聚池寒。
正色临厅事,疑词定笔端。除苛囹圄息,伐枳吏人宽。
河内功犹浅,淮阳疾未安。镜中星发变,顿使世情阑。

张说

译文

城外宵钟敛
城外的夜钟声渐渐停歇
闺中曙火残
闺房里的灯火在黎明时分微弱将熄
朝光曜庭雪
晨光映照着庭院中的积雪
宿冻聚池寒
昨夜的寒霜凝结在池塘上,更添寒意
正色临厅事
神色庄重地处理公务
疑词定笔端
斟酌词句,慎重下笔
除苛囹圄息
废除严苛的刑罚,监狱得以安宁
伐枳吏人宽
铲除奸邪,官吏们行事宽和
河内功犹浅
在河内的政绩尚显浅薄
淮阳疾未安
在淮阳的疾病还未痊愈
镜中星发变
对镜自照,白发渐生
顿使世情阑
顿时觉得世态炎凉,心绪阑珊

词语注释

宵钟:夜间的钟声。宵,夜晚。
闺中:指女子的居室,此处泛指内室。
曙火:黎明的灯火。曙,天刚亮。
宿冻:前一夜的冰冻。宿,隔夜的。
囹圄(líng yǔ):监狱。
伐枳(zhǐ):铲除枳树,比喻清除奸邪。枳,一种多刺的灌木。
河内、淮阳:地名,此处指诗人任职过的地方。
星发:花白的头发。星,形容白发如星点。
世情阑:世态炎凉,心绪低落。阑,将尽,衰落。

创作背景

北风卷地,白草摧折,相州的冬日总是来得格外凛冽。开元年间,张说谪守此邦,衙署的晨鼓总在霜色未褪时响起——那首《相州冬日早衙》,便诞生于这般苦寒与孤寂交织的宦海晨光里。

史载相州"地当冲要,讼狱繁滋",诗人以"除苛囹圄息,伐枳吏人宽"自陈治政之志,暗合《旧唐书》所载其"决狱宽简,民吏肃然"的政声。然"河内功犹浅"之叹,却泄露了更深层的郁结:此处用西汉汲黯典故,彼以直谏外放淮阳,与张说因与姚崇政争左迁的经历遥相呼应。唐人笔记《明皇杂录》曾记"说虽贬官,犹勤吏治",而镜中骤生的星发("镜中星发变"),终在"宿冻聚池寒"的意象里凝成盛名难再的惊惶。

庭雪映朝光的清冷图景下,藏着唐人仕宦文化中特有的矛盾——既要以"正色临厅事"维持士大夫体面,又难抑"顿使世情阑"的幻灭。宋人《唐诗纪事》点破此中关窍:"燕公(张说)诗多廊庙气,而谪宦作每见萧索。"这早衙笔墨,恰是盛唐名臣在政治寒流中,用格律精严的句式刻下的体温刻度。

赏析

冬日的相州衙门在晨光中苏醒,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冷峻而富有深意的官衙晨景。城外夜钟的余韵渐渐消散,闺阁中的灯火将尽未尽,朝晖映照着庭院积雪,池水凝结着隔夜的寒冰。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清冷肃穆的晨间世界,既是对自然景象的忠实描摹,又暗含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思。

"正色临厅事,疑词定笔端"二句,展现了诗人作为官吏的严肃态度和审慎作风。权威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此联"以极简练的笔墨,刻画出一个勤政慎刑的官员形象"。而"除苛囹圄息,伐枳吏人宽"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渴望通过宽简之政使百姓安居乐业。

诗的后半部分转入抒情,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的感慨。"河内功犹浅,淮阳疾未安"化用历史典故,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解读为"借古喻今,表达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郁结"。结尾"镜中星发变,顿使世情阑"更是将个人衰老之叹与对世事的感悟融为一体,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颇具特色。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评价道:"冬日意象与宦情交织,冷峻的景物描写中渗透着温热的人道关怀。"诗人通过对晨衙景象的描绘,既展现了唐代地方官吏的日常生活,又抒发了深沉的人生感慨,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张说《相州冬日早衙》五言,骨力沉雄而气象雍容,最得庙堂之体。'朝光曜庭雪,宿冻聚池寒'一联,以冰霜之笔写肃穆之景,凛然有秋官断狱之风。"

近代学者俞陛云于《诗境浅说》中评点:"通篇不着一个'冬'字,而严凝之气溢于楮墨。'正色临厅事'四句,尤见盛世能吏之风,仁心为质而法度森然。结处'星发变''世情阑'之叹,非历经宦海者不能道此。"

国学大师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唐人写衙署诗多板滞,独燕公(张说)此作以'曜'字活化雪光,以'聚'字凝练寒威,更以'伐枳'典故暗用《晏子春秋》'橘逾淮为枳'之喻,讽喻吏治之化民成俗,可谓政治家的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