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

2025年07月05日

犬戎废东献,汉使驰西极。长策问酋渠,猜阻自夷殛。
容发徂边岁,旌裘敝海色。五年一见家,妻子不相识。
武库兵犹动,金方事未息。远图待才智,苦节输筋力。
脱刀赠分手,书带加餐食。知君万里侯,立功在异域。

张说

译文

犬戎废东献,汉使驰西极。
犬戎不再向东朝贡,汉家使臣奔驰西域。
长策问酋渠,猜阻自夷殛。
长远之策质问酋长,猜忌阻隔自取灭亡。
容发徂边岁,旌裘敝海色。
容颜渐老戍边岁月,旌旗皮袍褪尽颜色。
五年一见家,妻子不相识。
五年方能一返家,妻儿相见不相识。
武库兵犹动,金方事未息。
武库兵器仍在调动,西方战事尚未平息。
远图待才智,苦节输筋力。
宏图大业需靠才智,坚守节操耗尽心力。
脱刀赠分手,书带加餐食。
解下佩刀赠别离人,书信叮嘱多加餐食。
知君万里侯,立功在异域。
知君必封万里侯爵,建功立业异域他乡。

词语注释

犬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周朝时常侵扰中原。
酋渠(qiú qú):部落首领。
夷殛(yí jí):灭亡。殛指诛杀。
徂(cú):往,到。
旌裘(jīng qiú):旌旗和皮衣,指使节行装。
金方:西方。五行中西方属金。
苦节:坚守节操。

创作背景

诗词《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创作背景

历史经纬

开元二年(714年),吐蕃遣使请和,然边衅未绝。唐玄宗命郭元振再使吐蕃,以续甥舅之盟。此诗当作于郭元振二次出使前夕,张说以兵部尚书身份赋诗赠别,融边塞诗之雄浑与赠别诗之深情于一炉。

诗史互证

  • "犬戎废东献"二句:暗指吐蕃屡毁盟约(《旧唐书·吐蕃传》载"虽遣使请和,而屡寇边境"),与"汉使驰西极"形成张力,凸显郭元振"折冲樽俎"的使命。
  • "五年一见家":考《资治通鉴》,郭元振自景云元年(710年)任安西大都护至此次出使,确已五载未归,诗中"妻子不相识"化用《后汉书·班超传》典故,状写戍边之苦。
  • "武库兵犹动":指当时唐蕃在洮州、松州的军事对峙(见《新唐书·玄宗纪》),诗人以"远图待才智"既赞元振外交才能,亦暗合玄宗"以和佐战"之策。

文学匠心

诗中"旌裘敝海色"以衣裘褪色喻风霜征程,"脱刀赠分手"取《吴越春秋》赠剑之义,将外交使命升华为侠客壮行。末句"立功在异域"呼应司马迁"立功异域,以取封侯"(《与任安书》),在盛唐昂扬气韵中注入历史厚重感。

精神气象

此诗超越寻常赠别,以"苦节输筋力"写使节风骨,用"长策问酋渠"彰帝国威仪,实为开元时期"文治武功"理想的艺术投射。张说作为"燕许大手笔",在此微言大义,使二十韵短章具史诗品格。

赏析

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边塞使臣的壮烈征程,字里行间浸透着盛唐特有的家国情怀与英雄气概。诗人通过时空交错的意象群,构建起一个苍茫而崇高的精神世界。

首联"犬戎废东献,汉使驰西极"以强烈的对比拉开序幕,用"废"与"驰"的动词张力,暗示边关局势的紧张。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此处化用《汉书》典故,将郭元振比作持节西域的班超,在历史镜像中叠印出使臣的使命之重。长策问酋"四句展现使臣智勇双全的形象,"猜阻自夷殛"五字如金石铿锵,彰显唐人面对边患的自信姿态。

中间两联以白描手法刻画边塞苦寒。"容发徂边岁"与"旌裘敝海色"形成微妙互文,青丝变白发与旌旗褪色的意象,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赞为"以物象写岁月最上乘者"。"五年一见家"的细节直追《诗经·采薇》"昔我往矣"的苍凉,妻子不识的戏剧性场景,比高适"儿童相见不相识"更显沉痛。军事意象群"武库""金方"的铺陈,印证了闻一多所说"盛唐边塞诗总带着兵器碰撞的金属回响"。

末四句转入抒情高潮,"远图待才智"与"苦节输筋力"构成精神对仗,揭示使臣以智勇报国的双重品格。特别动人的是"脱刀赠分手"的细节,周勋初《唐诗大系》评此"将豪侠之气化入离别场景,刀光中映照出男儿血性"。结句"立功在异域"如黄钟大吕,与王维"功成画麟阁"异曲同工,却更显质朴刚健。学者葛晓音认为,这种结尾体现了盛唐人"把个人功业融入帝国疆域的宏大时空观"。

全诗在艺术上融合了建安风骨的刚健与南朝乐府的流转,既有"旌裘敝海色"的瑰丽想象,又有"妻子不相识"的写实力量。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巧妙平衡了英雄主义与人文关怀,使铁血征程始终浸润着人性的温度,这正是该诗历经千年仍动人心魄的奥秘所在。

点评

此篇《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乃盛唐边塞诗之圭臬,字字如霜刃出鞘,凛然有金石声。张说以史笔为诗骨,将使者"旌裘敝海色"的孤忠与"五年一见家"的酸楚,熔铸成铁血与柔情并存的壮美画卷。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曰:"燕公此作,骨气端翔,音节顿挫。'长策问酋渠'句如雕鹗盘空,'妻子不相识'语似冰蚕泣露,最得建安风骨之遗。"尤其"脱刀赠分手"二句,化壮烈为缠绵,较之"劝君更尽一杯酒"更多三分侠气。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谓:"'远图待才智'四句,分明是班超投笔、傅介子斩楼兰气象。然以'书带加餐食'作转,刚健中含婀娜,此正唐贤高处。"结句"立功在异域"如钟磬余响,既见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亦透露出盛唐士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浑气概。

当代学者傅璇琮先生曾指出:"张说此诗在送别题材中独树一帜,将外交使节的艰辛提升到家国情怀的高度。'武库兵犹动'与'苦节输筋力'的对照,展现的是文明对野蛮的教化之志,这正是开元盛世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