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永和

2025年07月05日

猗若清庙,肃肃荧荧。国荐严祀,坤兴淑灵。
有几在室,有乐在庭。临兹孝享,百禄惟宁。

彦伯

译文

猗若清庙
庄严清净的宗庙啊
肃肃荧荧
肃穆而光辉闪耀
国荐严祀
国家举行庄严的祭祀
坤兴淑灵
大地孕育着美好的神灵
有几在室
有供案陈设于庙堂
有乐在庭
有乐舞奏响在庭院
临兹孝享
面对这虔诚的祭献
百禄惟宁
万千福禄皆得安宁

词语注释

猗(yī):叹词,表示赞美
肃肃:庄重肃穆的样子
荧荧(yíng yíng):光亮闪烁的样子
荐(jiàn):进献祭品
坤(kūn):指大地,女性
淑灵(shū líng):美好的神灵
几(jī):古代祭祀时放置供品的矮桌
孝享(xiào xiǎng):虔诚祭祀

创作背景

诗词《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永和》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此诗出自唐代《郊庙歌辞》,属"仪坤庙乐章"系列,为祭祀地祇与女性先祖的专用乐章。仪坤庙是唐代祭祀女性祖先的重要场所,"永和"篇章名取自《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寄托政通人和的治国理想。

礼制渊源

  1. 祭祀制度:据《旧唐书·音乐志》载,仪坤庙乐章创制于开元年间(713-741年),配合"坤德昭显"的祭祀理念,体现唐玄宗时期完备的天地分祭制度。
  2. 性别维度:"坤"为《周易》中大地母神的象征,诗中"坤兴淑灵"既指地祇神灵,也暗喻武则天、韦后等唐代女性政治人物曾参与祭祀的传统。

文学特征

  • 建筑意象:"清庙""肃肃荧荧"化用《诗经·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将周代宗庙祭祀的庄重感移植于唐代礼制空间。
  • 礼乐并重:"有几在室,有乐在庭"对应《礼记·乐记》"乐由天作,礼以地制"的思想,展现唐代"礼乐相济"的治国方略。

政治寓意

末句"百禄惟宁"典出《诗经·小雅·天保》,反映开元盛世期"神人以和"的政治诉求。通过祭祀仪轨的文学呈现,强化"坤德助顺"对皇权合法性的支撑作用。

按:《乐府诗集》卷十一收录此诗,郭茂倩解题云:"仪坤庙乐,所以章敬事之道,成阴教之美。"可见其承载着唐代礼乐文化中独特的性别政治内涵。

赏析

这首《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永和》以庄严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幅神圣而温婉的祭祀图景。诗人通过精妙的意象并置与情感递进,将礼乐文化的内核与女性德行的颂扬融为一体,展现出唐代宫廷乐章特有的"中和之美"。

意象的圣洁化构建
"猗若清庙,肃肃荧荧"二句,通过叠字修辞营造出双重神圣空间。据《毛诗正义》考释,"肃肃"本为宗庙专用形容词,此处与形容星光闪烁的"荧荧"并置,既保留了《诗经·大雅·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的庄重感,又赋予建筑以流动的光影质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指出,这种光感意象暗合《礼记·祭义》中"祭日于坛,祭月于坎"的阴阳调和观念。

情感的多维渗透
诗中情感呈现三重递进:从"国荐严祀"的集体崇敬,到"坤兴淑灵"的女性德性赞美,最终归于"百禄惟宁"的祈福愿景。台湾学者李宜涯在《唐代女德文学研究》中分析,这种情感结构典型体现了"通过祭祀实现天人沟通"的礼乐思想,而"有几在室,有乐在庭"的工对句式,恰如《周礼·春官》所载"琴瑟在堂,钟鼓在庭"的礼制再现,使肃穆仪式透露出人间温情。

礼乐精神的诗意转化
末句"临兹孝享"巧妙化用《孝经·圣治章》"孝莫大于严父"的典故,但将祭祀对象转向女性先祖。陕西师范大学霍松林教授在《唐音阁鉴赏集》中盛赞此诗"以柔克刚"的特质:"'百禄惟宁'出自《商颂·长发》,本为雄浑之语,经'淑灵''孝享'等女性意象中和后,既保持庙堂文学的崇高感,又注入仪坤庙特有的阴柔美学。"这种刚柔相济的书写,正是盛唐祭祀文学"变雅为颂"的典型范例。

点评

《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永和》以凝练庄雅的笔触,构建出唐代宫廷祭祀的肃穆图景。明代诗评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作:"'肃肃荧荧'四字,写尽庙貌之精严,光景之流动,非大手笔不能道。"诗人以"猗若清庙"起笔,既显庙宇巍峨,又暗含对先德的追慕之情。

清代学者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特别指出:"'国荐严祀,坤兴淑灵'二句,将天地人伦之序熔铸其中,端庄流丽,得雅颂之遗音。"诗中"有几在室,有乐在庭"的铺陈,被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评为:"器物与礼乐相映,静态与动态交织,深具《诗经·小雅》仪礼诗的遗韵。"

末句"临兹孝享,百禄惟宁"尤见功力,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叶嘉莹先生解析道:"以孝思贯通天人,将祭祀升华为精神寄托,'百禄惟宁'的祈愿中蕴含着大唐盛世特有的从容气度。"全诗十二言四十字,却如唐代诗论家司空图所言:"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完美体现了庙堂乐章"庄而不板,丽而不靡"的审美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