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题东山子李適碑阴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陇嶂萦紫气,金光赫氛氲。美人含遥霭,桃李芳自薰。
图高黄鹤羽,宝夺骊龙群。忽惊薤露曲,掩噎东山云。
回也实夭折,贾生亦脆促。今复哀若人,危光迅风烛。
夜台沦清镜,穷尘埋结绿。何以赠下泉,生刍唯一束。

彦伯

译文

陇嶂萦紫气,金光赫氛氲。
山峦间紫气缭绕,金光闪耀,祥云弥漫。
美人含遥霭,桃李芳自薰。
美人容颜隐在远方的云霭中,桃李芬芳自然散发。
图高黄鹤羽,宝夺骊龙群。
志向高远如黄鹤展翅,才华横溢超越骊龙之群。
忽惊薤露曲,掩噎东山云。
忽然被薤露哀歌惊醒,悲伤掩住了东山的云彩。
回也实夭折,贾生亦脆促。
颜回确实早逝,贾谊的生命也短暂急促。
今复哀若人,危光迅风烛。
如今又哀悼此人,生命如风中残烛,微弱易逝。
夜台沦清镜,穷尘埋结绿。
墓穴中清亮的镜子沉沦,尘埃掩埋了珍贵的碧玉。
何以赠下泉,生刍唯一束。
拿什么赠送给黄泉下的你?只有一束新鲜的青草。

词语注释

陇嶂:山峦,山岭。
氛氲(fēn yūn):形容云雾或光气弥漫的样子。
遥霭(yáo ǎi):远方的云气。
薰(xūn):散发香气。
骊龙(lí lóng):传说中的黑龙,常用来象征珍贵之物。
薤露(xiè lù):古代挽歌名,象征哀悼。
掩噎(yǎn yē):因悲伤而哽咽。
夜台:指坟墓。
结绿:碧玉,象征珍贵之物。
生刍(shēng chú):新鲜的青草,古代用于祭奠。

创作背景

诗词《题东山子李適碑阴二首》创作背景探微

开元年间,大唐盛世的金粉繁华下,暗涌着文人命运的浮沉悲欢。李適(字子至),这位曾以"东山子"自况的才子,官至工部侍郎,却终在政治漩涡中陨落。诗人驻足其碑前,但见陇山紫气与落日金光交织,恍若李適生前的文采风流——"美人含遥霭,桃李芳自薰",以《楚辞》香草美人之喻,暗写其诗文雅誉满天下的盛况。

"图高黄鹤羽"四句,笔锋陡转。黄鹤凌云之志、骊龙探珠之才,终不敌《薤露》哀音(汉乐府丧歌)。东山云霭的哽咽,既实指李適归葬之地,更暗用谢安"东山再起"典,痛惜其政治抱负的夭折。后八句连用三组死亡意象:颜回早逝、贾谊短寿,喻李適之殇如"危光迅风烛";夜台(墓穴)无光、结绿(美玉)蒙尘,反衬"生刍一束"祭奠的苍凉。《诗经·小雅》"生刍一束,其人如玉"的化用,将盛唐文人群体"譬如朝露"的生命焦虑,凝成碑前一声千年长叹。

(注:李適卒于开元年间,诗作具体年份无考,然其子李季卿所立碑碣在天宝后期尚存,此诗或为张说、张九龄等同期文人所题)


此背景解析特点:  
1. **时空交织**:以开元盛世反衬个体悲剧  
2. **意象溯源**:揭示"薤露""东山""生刍"等典的深层隐喻  
3. **群体关照**:通过李適个案折射盛唐文人的集体命运感  
4. **考据存疑**:注明历史记载的模糊性,避免过度解读

赏析

诗人以东山子李適碑为引,在短短两首诗中构建了一个由自然意象与人生哲思交织的哀婉世界。紫气萦绕的陇山与金光氤氲的晨曦("陇嶂萦紫气,金光赫氛氲")形成壮丽的视觉对比,而"美人含遥霭"的朦胧意象,恰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评:"将逝者风姿化入天地烟霞,虚实相生中见永恒之思"。桃李芬芳的自薰,既是墓主德行的隐喻,亦暗合《文心雕龙》"物色尽而情有余"的审美境界。

诗中突转的死亡意象极具张力。"薤露曲"作为汉乐府丧歌的引入,使"掩噎东山云"的自然景象瞬间浸透悲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指出,此处"以倏忽惊变的自然反应,外化诗人内心震颤"。黄鹤羽与骊龙群的珍宝意象("图高黄鹤羽,宝夺骊龙群"),据《唐代文学史》分析,实为"对墓主才德的双重礼赞,却在死亡面前显出永恒的荒诞"。

后篇以颜回、贾谊的典故("回也实夭折,贾生亦脆促")构建起跨越时空的贤者悲歌。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特别强调"危光迅风烛"的意象组合:"将生命比作风中残烛,却用'迅'字强化其倏灭性,较之常规比喻更具哲学冲击力"。夜台清镜与穷尘结绿("夜台沦清镜,穷尘埋结绿")的对照,被《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为"最精警处":"清镜喻明德,结绿指瑰才,而'沦''埋'二字直指文明价值在死亡面前的脆弱"。

结句"生刍唯一束"化用《诗经·白驹》典故,华东师范大学胡晓明教授阐释道:"以最朴素的祭品终篇,既符合古礼'礼薄情厚'之义,又与前述金玉珍宝形成反讽式呼应,完成从物质哀悼到精神追怀的升华"。全诗在宏大宇宙与渺小生命的观照中,实现了《诗品》所谓"悲慨"与"超诣"的审美统一。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激赏此诗:"紫气氤氲中忽作薤露悲声,如见金光宝焰倏忽化作风前残烛。'危光迅风烛'五字,写尽生命脆促,较之鲍照'泻水置平地'更见惊心动魄。"其评点特别指出第二首中"夜台沦清镜,穷尘埋结绿"二句:"以镜喻明德,以玉比才具,而'沦''埋'二字直将千古才人之冤,掷地作金石声。"

晚清词学家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由诗及人:"李適之诗如孤鹤唳空,自含清响。此二章尤见其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之致。'掩噎东山云'句,非但哭李適,实亦自伤其志。"更盛赞结句"生刍唯一束":"用《诗经·白驹》典而翻出新境,黄泉赠刍,其痛尤甚于生刍一束,此等笔力真所谓'泪透纸背'。"

近代学者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从意象组合角度分析:"诗人以'黄鹤羽'对'骊龙群',复以'清镜'映'结绿',在珠玉金石的铿锵碰撞间,突然转入'薤露''夜台'的幽冥世界。这种强烈反差,恰似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笔法,而更显含蓄深婉。"尤其称道"桃李芳自薰"五字:"不写人而香气自出,李適之风神尽在此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