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的太原城垣覆着薄雪,太极宫檐角的铜铃在朔风中铮然作响。贞观十五年的除夕夜,唐太宗李世民于并州官署设宴,鎏金烛树映得殿内如昼。彼时大唐刚平定突厥不久,北疆初定,帝王率群臣北巡至此,恰逢岁除之夜。
殿角漏壶滴尽酉时最后一刻,礼官正将葭灰填入玉琯。太宗执鎏金酒樽环视众臣,目光掠过房玄龄衣襟未化的雪痕,杜如晦案前新折的早梅,忽有所感。案头《礼记·月令》载"律中大吕",此刻恰是阴阳交替的临界——玉琯中葭灰飞动的簌簌声里,冬雪与春风正在檐角完成隐秘交接。
侍御史悄然展开泥金笺时,窗外传来守岁更鼓。帝王笔下"一夕变冬春"五字,既暗合《周易》"寒往则暑来"的轮回之道,又凝铸着贞观治世特有的气象。并州军营的戍卒正用胡语唱着《兰山曲》,而殿中早梅已绽出第一缕幽香,恰似这个正在融雪的大唐,胡风与汉韵在此刻达成微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