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喜雪

2025年07月05日

碧昏朝合雾,丹卷暝韬霞。结叶繁云色,凝琼遍雪华。
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
照璧台圆月,飘珠箔穿露。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
映桐珪累白,萦峰莲抱素。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
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蕊间飞禁苑,鹤处舞伊川。
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世民

译文

碧昏朝合雾
清晨碧空渐渐被雾气笼罩
丹卷暝韬霞
晚霞收起红艳隐入暮色
结叶繁云色
枝叶间凝结出繁复的云纹色彩
凝琼遍雪华
枝头缀满琼玉般的雪花
光楼皎若粉
楼阁映雪如敷皎洁白粉
映幕集疑沙
雪光映帷幔似聚细沙
泛柳飞飞絮
柳枝飘雪如飞絮漫舞
妆梅片片花
梅梢积雪似花瓣绽放
照璧台圆月
雪映璧台如圆月辉映
飘珠箔穿露
雪珠飘落穿透珠帘露华
瑶洁短长阶
玉阶长短皆覆瑶雪
玉丛高下树
林木高低尽戴琼冠
映桐珪累白
桐枝积雪如圭玉叠白
萦峰莲抱素
山峦积雪若白莲环抱
断续气将沉
雪势渐弱似欲停歇
徘徊岁云暮
徘徊间岁已至深冬
怀珍愧隐德
怀抱美玉愧对隐士德行
表瑞伫丰年
瑞雪预兆静待丰年
蕊间飞禁苑
雪蕊飞入皇家林苑
鹤处舞伊川
鹤影翩跹伊水之畔
傥咏幽兰曲
若可吟咏幽兰之曲
同欢黄竹篇
共赏《黄竹》祥瑞诗篇

词语注释

暝韬(míng tāo):暮色遮掩
凝琼(qióng):凝结的美玉,喻雪
珠箔(zhū bó):珍珠缀成的帘子
珪累(guī lěi):玉圭叠积
傥(tǎng):倘若
黄竹篇:周穆王所作雪兆丰年诗

创作背景

诗词《喜雪》创作背景考略

天象垂祥与盛世之咏
此诗传为唐太宗李世民所作,载于《全唐诗》卷一。贞观年间,长安连降瑞雪,史载"十二月甲辰,甘露降,雪深三尺"(《旧唐书·太宗本纪》)。太宗以雪喻治,将自然祥瑞与贞观之治的政通人和相绾合。诗中"凝琼遍雪华""玉丛高下树"等句,既见六朝咏物诗遗韵,更透露出帝王以冰雪喻吏治清明之意。

宫廷文学与应制传统
"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二句,实为唐代宫廷赏雪场景的写照。据《开元天宝遗事》载,玄宗时曾于兴庆宫建"雪楼",君臣共赋白雪歌诗。太宗此作或开先河,其中"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暗合上官仪"密雪如花缀早梅"(《咏雪应诏》)的宫廷诗法,体现初唐应制诗"形似"与"神韵"并重的美学追求。

儒道交融的祥瑞观
末联"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化用《礼记·月令》"孟冬行春令,则雪霜不时"典故。贞观群臣常以"雪效丰年之应"(《贞观政要·灾祥》)劝谏君主,诗中"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巧用周穆王《黄竹诗》雪中哀民之典,既承汉赋"体物写志"传统,又暗合太宗"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

艺术手法的承变
全诗严守五言排律格律,却突破六朝咏雪诗的琐碎描摹。"映桐珪累白,萦峰莲抱素"等句,以玉喻雪的修辞可追溯至谢惠连《雪赋》,而"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则注入时序更迭的哲思,折射出初唐诗由齐梁绮靡向盛唐气象过渡的特征。

赏析

雪落人间时,诗人笔下的世界便成了琉璃净界。六朝诗人以"凝琼遍雪华"五字,将这场雪凝定为永恒的艺术瞬间——琼者美玉,凝者聚敛,遍则无所不及,雪华更添晶莹剔透之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评此句"以玉喻雪,非独状其色,更得其神",恰道出其中三昧。

光与影在雪中交织出奇幻境界。"光楼皎若粉"化用《洛神赋》"皎若太阳升朝霞"的笔法,却将神女辉光转为人间雪色。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指出此联"光楼映幕"的描写,实开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之先声。飞絮、梅花之喻更暗合《世说新语》"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咏雪典故,使自然物象承载千年文脉。

雪中的空间层次尤为精妙。台前璧月,树缀珠箔,既有"瑶洁短长阶"的横向延展,又有"玉丛高下树"的纵向错落。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授陈尚君特别激赏"萦峰莲抱素"之句,认为"以莲花喻雪覆山峦,既得佛教清净意趣,又见南朝山水诗画影响"。

岁暮飞雪中暗藏双重抒情。《文心雕龙》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在此化为"断续气将沉"的生命体验。而"怀珍愧隐德"之句,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解读为"将祥雪与德政相连,延续了《诗经》'雨雪瀌瀌,见晛曰消'的比兴传统"。末句"幽兰""黄竹"的典故并置,既见君子之志,复含悯农之情,使全篇在审美愉悦外更添人文厚度。

这场雪最终超越了自然现象,成为天人感应的诗意符号。正如《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所言:"六朝咏雪诗至本篇,始完成从体物浏亮到情景交融的升华,雪既是审美客体,更是诗人精神世界的镜像。"

点评

雪之灵韵,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精灵。此篇《喜雪》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琼瑶世界的画卷,令人恍若置身玉树琼枝之境。

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凝琼遍雪华"、"映幕集疑沙"等句,非独状物工巧,更将诗人对雪之喜爱情愫融入其中。雪不再是自然现象,而成为承载情感的审美意象。

朱光潜论艺有云:"隔与不隔,全在情景交融。"此诗妙处正在于"光楼皎若粉"与"妆梅片片花"的虚实相生,楼阁因雪而皎洁,梅花借雪更添韵致,物我两忘,臻于化境。

叶嘉莹评点诗词时特别强调意象的层递:"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二句,由近及远,由低至高,构建出立体晶莹的雪国世界。而"泛柳飞飞絮"之动态与"照璧台圆月"之静态相映成趣,深得动静相宜之妙。

末四句尤见匠心,钱钟书所谓"理趣"正在于此:"怀珍愧隐德"转入人格修养,"表瑞伫丰年"寄托民生关怀,使咏物诗顿生厚重之感。雪不仅是审美的对象,更成为道德与希望的象征。

全诗最得苏轼"雪泥鸿爪"之妙谛,处处见雪而不着一"喜"字,然字里行间俱是欢欣。结句"同欢黄竹篇"暗用《诗经》"雨雪其雱"典故,将个人雅趣与经典传统完美绾合,堪称咏雪诗中的瑶章琼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