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赐房玄龄

2025年07月05日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世民

译文

太液仙舟迥
太液池中,仙舟远远驶来
西园引上才
西园里,招引着才华横溢的贤士
未晓征车度
天还未亮,征途的车马已启程
鸡鸣关早开
鸡鸣时分,城门便早早打开

词语注释

太液:tài yè,指唐代大明宫内的太液池,常象征皇家园林
迥:jiǒng,遥远的样子
西园:汉代上林苑的别称,此处借指唐代皇家园林
上才:指才华出众的人
征车:远行的车马
关:城门

创作背景

贞观年间的长安城,晨光熹微中总流淌着一种蓬勃的气象。太宗李世民于凌烟阁上远眺太液池的粼粼波光,见仙舟般的画舫缓缓驶向彼岸,忽有所感——这泱泱大唐,不正如待发的舟楫,需贤才共济?

彼时房玄龄掌铨选之职,其慧眼如炬,常于西园雅集时擢拔寒士。史载他"夜对禁中,烛尽则沃以脂火",案头《氏族志》墨迹未干,已为朝廷网罗杜如晦、薛收等十八学士。太宗曾笑言:"玄龄闻人有善,若己有之",这般胸襟,恰似诗中"鸡鸣关早开"的意象——在多数人酣眠时,长安城门已为贤者洞开。

那"未晓征车度"的晨昏,实为贞观盛世的缩影。据《贞观政要》载,太宗每见玄龄深夜秉烛校阅奏章,总命宫人剪去灯花。这般君臣相得,化作诗中太液池与西园的遥相呼应:仙舟需引才人掌舵,盛世当以文治筑基。五更鼓角声中,一代名相的马车碾过朱雀大街的薄霜,载着整个王朝的黎明。

赏析

这首诗以精妙的意象组合,勾勒出一幅君臣相得的盛世图景。太液池的仙舟与西园的才士相互映照,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空间。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仙舟'意象既暗示房玄龄的超凡才干,又暗喻唐太宗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二句,通过时空的巧妙压缩展现明君贤臣的默契。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评点道:"这里化用《诗经·齐风·鸡鸣》的典故,将贤臣凌晨入朝的勤勉与君主特许早开宫门的礼遇,浓缩在十字的画面中"。晨光未至的黑暗与宫门早开的明亮形成强烈对比,象征着人才在贞观之治中获得的特殊礼遇。

诗歌的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叶嘉莹在《唐宋词十七讲》中分析:"通篇不见颂圣之辞,却通过'仙舟''西园'的典雅意象,'鸡鸣''关开'的动态场景,自然流露对清明政治的赞美"。这种"不写之写"的手法,正是盛唐诗歌"含蓄中见气象"的典型特征。

全诗四句二十字,却构建起三个层次的意境:首句营造仙境般的朝堂气象,次句点明招揽贤才的主题,后两句以具体场景深化主题。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赞叹:"这种由虚入实、由面到点的结构,体现了初唐宫廷诗'微而显,婉而成章'的艺术追求"。

点评

此诗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太宗以帝王之尊而存藻鉴之心,真所谓"圣主得贤臣"之颂也。王夫之《唐诗评选》尝言:"二十字中,有吞吐宇宙之气概,'未晓''鸡鸣'二句,尤见君王勤政待贤之诚。"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仙舟''西园'之喻,不独显房公之清贵,更见太宗目臣为瀛洲仙侣之意。帝王诗能至此温厚含蓄,六朝绮靡之风为之一扫。"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独赏其气象:"唐太宗诗皆如翠微钟声,远而不尽。此篇'关早开'三字,分明是贞观治世之门户洞开意象,后世帝王诗难及其万一。"

钱钟书《谈艺录》则另辟蹊径:"'鸡鸣'用《诗经·风雨》典而翻出新意,不写贤士求君,偏写君王候贤,太宗之胸襟,正在这等细微处全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