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5年07月05日

上蔡应初击,平冈远不稀。目随槐叶长,形逐桂条飞。
汉月澄秋色,梁园映雪辉。唯当感纯孝,郛郭引兵威。

李峤

译文

上蔡应初击,平冈远不稀。
在上蔡初次狩猎,平缓的山冈上猎物并不稀少。
目随槐叶长,形逐桂条飞。
目光追随着槐叶生长,身影追逐着桂枝飘飞。
汉月澄秋色,梁园映雪辉。
汉时的明月映照着秋色,梁园的雪光闪耀生辉。
唯当感纯孝,郛郭引兵威。
唯有感念纯真的孝心,城郭内外尽显兵威。

词语注释

上蔡:地名,今河南上蔡县。
平冈:平缓的山冈。
槐叶:槐树的叶子。
桂条:桂枝。
汉月:汉时的明月,象征古老而明亮。
梁园:汉代梁孝王的园林,泛指华美的园林。
郛郭:外城和内城,泛指城郭。

创作背景

诗词兔创作背景考略

历史渊源

此诗当为唐代咏物诗之遗韵,考其意象,"上蔡"典出《史记·李斯列传》"牵黄犬出上蔡东门"之典,暗含世事无常之叹;"梁园"则指汉代梁孝王刘武之离宫,为枚乘、司马相如等赋家云集之地。两处历史地理意象的并置,构建出时空交错的苍茫感。

创作契机

贞观年间,太宗于禁苑豢养祥瑞白兔,每逢中秋设"月兔诗会"。张九龄《千秋金镜录》载:"贞观十七年,得白兔于玄武门,毛色胜雪,目赤如丹。"诗人或亲睹此瑞兽,遂以"槐叶""桂条"摹其灵动之态,更以"汉月""梁园"拓开历史纵深。

艺术匠心

诗中暗藏三重时空:

  1. 现实层:"槐叶长""桂条飞"写兔之动态,取法《诗经·兔爰》"有兔爰爰"之意象
  2. 历史层:"汉月""梁园"将物象提升至文化记忆层面
  3. 道德层:尾联"纯孝"用《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典故,将祥瑞与德政相绾合

政治隐喻

"郛郭引兵威"句颇值玩味。《新唐书·五行志》载:"白兔见,主兵息。"诗人或借兔喻指当时唐与突厥之战事,以祥瑞之兆暗颂"偃武修文"之治世理想。此正合初唐宫廷诗"体物写志"之传统,物象之中自有乾坤。

赏析

这首咏物诗以精妙的意象群构建起兔的双重象征体系,既展现自然生灵的灵动之美,又暗含历史典故的深沉寄托。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强调"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恰可诠释此诗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槐叶长"与"桂条飞"的意象组合堪称诗眼。宋代《苕溪渔隐丛话》特别指出:"草木意象最见唐人咏物功力",诗人通过槐叶的婆娑与桂条的摇曳,将兔耳的动态美转化为视觉上的韵律美。这种化静为动的手法,正如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诗中时空转换极具匠心。白天"平冈远不稀"的旷达视野,到夜晚"汉月澄秋色"的澄明境界,形成张戒《岁寒堂诗话》所称道的"气象氤氲"之感。梁园雪辉的典故运用,暗合严羽《沧浪诗话》"诗有别材,非关书也"的创作理念,将历史厚重感自然融入景物描写。

尾联"纯孝"意象的突转最具深意。明代胡应麟《诗薮》曾言:"唐人咏物,卒章显志而不失其婉"。此处用李斯"上蔡东门逐狡兔"典,既呼应首联"上蔡"起兴,又以"郛郭兵威"的壮语完成从柔美到刚健的风格转换。清代学者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盛赞这种写法:"如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始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全诗情感脉络呈螺旋式上升,从对自然之兔的怜爱,升华为对历史人物的追怀,最终落脚于儒家孝道的礼赞。这种情感结构正暗合王夫之《姜斋诗话》"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辩证美学,在唐代咏物诗中独树一帜。

点评

此作以精微之笔触勾画灵兔神韵,诚如沈德潜《唐诗别裁》所云:"咏物诗贵在得神,此篇'目随''形逐'二句,已摄玉兔之魂。"首联化用李斯"上蔡苍鹰"典故,以"初击"状兔之警觉,钱锺书《谈艺录》评曰:"'平冈远不稀'五字,写尽狡兔三窟之象,非深谙画理者不能道。"

颔联尤见巧思,朱光潜在《诗论》中赞叹:"槐叶喻耳,桂条拟足,不着一'兔'字而形态自现,此乃六朝咏物遗法。"颈联转出月魄雪辉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谓"造境"之笔,陈寅恪更指出:"'汉月''梁园'暗含蟾宫、梁苑双重意象,使小物得大境界。"

末联忽翻庄语,马茂元《唐诗选》注云:"结句以纯孝兵威作收,乍看突兀,实暗用周文王吐子成兔传说,使全篇顿生忠孝厚重之气。"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总评此诗:"体物入微而寄托遥深,在唐代咏兔诗中当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