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创作背景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春,鸾台侍郎韦嗣立获赐骊山别业,帝亲题"逍遥谷"匾额。是年四月,中宗携百官幸韦氏山庄,仿柏梁体联句赋诗,侍宴诸臣皆奉和应制。时张说任工部侍郎,随驾游赏,见"烟楼半紫虚"之景,闻"琴酒俗尘疏"之雅,遂以王佐之才运锦绣之笔。
山庄背倚终南,前临灞水,松门薜幄间可见"悬泉百丈馀"的飞瀑奇观。中宗命撤除禁卫仪仗("制下峒山跸"),特许群臣徜徉林泉。此际正值韦氏一族极盛之时,嗣立兄承庆刚拜相,然张说结句"宁知天子贵,尚忆武侯庐"暗含规讽——以诸葛亮茅庐之典,劝诫韦氏勿忘君臣本分。
这场融合了山水玄趣与政治隐喻的侍宴,实为初唐宫廷文学典型场景。玄宗开元年间编《景龙文馆记》详载其事,宋之问、沈佺期等皆有同题之作,而张说此篇尤以"云霞仙路近"的空灵与"穴古旧藏书"的厚重,成就了应制诗中的清绝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