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熏风掠过鎏金兽纹香炉,在麟德殿的玉阶前徘徊不去。开元二十三年的长安城,张九龄执象牙笏板立于御前,殿角铜雀衔着的冰鉴正渗出泠泠水痕。这位以"海上生明月"名动天下的宰相,此刻却在为更棘手的政务蹙眉——武惠妃正暗中推动寿王瑁的储位之争,而玄宗皇帝已连续三日未召见太子瑛。
正是在这般波谲云诡的朝局中,《六月奉教作》的墨迹在宣纸上游走。首联"养日暂裴回,畏景尚悠哉"以日影徘徊的意象,暗喻政事堂里悬而未决的立储争议。史载当时"林甫阴附惠妃",张九龄不得不借消暑之名"避暑移琴席",将政治斡旋转入曲江别业的竹林深处。那阙失落的"追凉□□□",或许正是《通鉴》记载的六月壬辰日,玄宗突然驾临十六王宅的隐秘注脚。
竹扇摇动的沙沙声里藏着盛唐最后的清醒,当"桂酒溢壶开"的馥郁弥漫时,诗人已在用"劳饵"典故暗讽李林甫的糖衣炮弹。残句"自可□□□"的留白处,我们仿佛看见他放下狼毫,望向大明宫九仙门的方向——那里正飘来七夕乞巧的丝竹声,而宰相的案头,还压着三道请求废太子的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