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低垂,寒气渐凝,这是大唐龙朔年间一个典型的初冬黄昏。诗人李峤时任麟台校书郎,奉皇命而作的《十一月奉教作》,字里行间浸透着盛唐宫廷诗特有的端肃气象。
史载龙朔二年(662年)冬,唐高宗与武后驻跸洛阳,时年二十岁的李峤初入仕途。诗中"凝阴结暮序"的起笔,恰与《旧唐书·天文志》所载"是岁仲冬,朔风凛冽"的记载相印证。彼时新修的洛阳宫阙飞檐积素,兽炭金炉昼夜不熄,年轻的诗人身着狐裘立于殿廊,目睹禁苑中"冰深遥架浦,雪冻近封条"的景致,奉命将皇家冬狩的盛况凝于诗行。
"平原已从猎"一句,暗合《唐会要》记载的皇室冬季田猎旧制。高宗朝尤重骑射,每至冬月必命羽林卫开围上林。诗人以"日暮整还镳"作结,那马鞍金镳相击的清脆声响,仿佛穿透敦煌残卷《帝王狩猎图》的斑驳画面,将大唐帝国鼎盛时期的雄浑气度,永远定格在平仄交替的诗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