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东飞伯劳歌

2025年07月05日

传书青鸟迎箫凤,巫岭荆台数通梦。谁家窈窕住园楼,
五马千金照陌头。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
佳人二八盛舞歌,羞将百万呈双娥。庭前芳树朝夕改,
空驻妍华欲谁待。

李峤

译文

杂曲歌辞。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歌
传书青鸟迎箫凤
传信的青鸟迎接吹箫的凤凰
巫岭荆台数通梦
巫山荆台多次梦中相见
谁家窈窕住园楼
谁家的窈窕淑女住在花园楼阁
五马千金照陌头
五马千金的富贵映照街头
罗裙玉佩当轩出
身着罗裙玉佩从轩窗走出
点翠施红竞春日
点缀翠绿施放红色争艳春日
佳人二八盛舞歌
十六岁的佳人尽情歌舞
羞将百万呈双娥
羞于将百万财富献给双眉
庭前芳树朝夕改
庭院前的芳树朝夕变化
空驻妍华欲谁待
空留美丽容颜等待何人

词语注释

窈窕(yǎo tiǎo):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
五马:古代太守出行用五匹马驾车,指代高官
玉佩:玉制的佩饰
点翠:用翠鸟羽毛装饰
施红:涂抹红色
双娥:双眉
妍华:美丽的容颜

创作背景

东飞伯劳歌创作背景浅探

历史脉络中的绮丽回响

《东飞伯劳歌》属乐府杂曲歌辞,其创作可追溯至南朝梁代。据《乐府诗集》载,此调本为民间歌谣,经文人润色后渐成闺怨题材的经典范式。梁武帝萧衍曾作同题诗"东飞伯劳西飞燕",开后世拟作先河。本诗虽未明确署名,但从"五马千金""罗裙玉佩"等意象判断,当为南朝至初唐时期贵族文人的拟乐府作品。

门第风华下的情感镜像

诗中"巫岭荆台数通梦"暗用宋玉《高唐赋》典,折射出南朝士族阶层对楚辞浪漫传统的承袭。考《南史·后妃传》,梁陈时期宫廷盛行"以诗为媒"的风尚,贵族女子常以诗词寄托情思。"佳人二八盛舞歌"的描写,恰与《玉台新咏》中记录的世家女子"及笄习乐"习俗相印证,展现出门阀制度下贵族女性的才艺修养。

浮世绘卷里的生命哲思

"庭前芳树朝夕改"句暗合《世说新语》"木犹如此"之叹,在铺陈奢华表象后陡转深沉。这种盛衰无常的感喟,实为南朝至隋唐易代之际文人普遍心态的投影。陈代张正见《衰桃赋》"既而风卷园英,雨凋庭绿"的描写,正可与此诗末四句对读,共构出乱世中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共同焦虑。

艺术长河中的审美流变

诗中"点翠施红竞春日"的浓艳设色,体现了齐梁体向宫体诗的过渡特征。比较庾信《春赋》"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的描写,可见本诗在继承六朝绮靡文风的同时,又通过"空驻妍华欲谁待"的诘问,为传统闺怨题材注入了更具普遍意义的人生思索。

赏析

这首《东飞伯劳歌》以华美流丽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青春怅惘与时光哀感的诗意世界。诗中"青鸟""箫凤""巫岭荆台"等意象的铺陈,暗合《山海经》中"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的典故,营造出缥缈仙境的氛围。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评点此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遥深",恰道出了表面绮丽下隐藏的深沉情感。

"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二句,以工笔重彩勾勒出少女的明艳。唐代诗论家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绮丽"一品所谓"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正可诠释这种不落俗套的华美。而"羞将百万呈双娥"的细节描写,通过《文心雕龙》所称的"夸饰有度,鲜采动人"手法,将青春的自矜与娇羞刻画得入木三分。

诗尾"庭前芳树朝夕改,空驻妍华欲谁待"陡转,以《楚辞》"惟草木之零落兮"的比兴传统,将物候变迁与红颜易老的双重哀感推向极致。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激赏此结句:"猝然收束处如截奔马,而余哀袅袅不绝"。这种"乐景写哀"的手法,恰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言"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

全诗在六朝宫体的华丽外壳下,蕴含着《古诗十九首》式的生命觉醒。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唐代诗人对宫体诗的改造,往往在绮罗香泽中注入人生实感"。该诗通过"五马千金"的富贵场景与"朝夕改"的时光焦虑形成的张力,完成了从艳情到哲思的升华,堪称"绮靡其表,沉郁其里"的典范。

点评

《东飞伯劳歌》以绮丽婉转之笔,绘尽六朝金粉之态。明代文论家王世贞《艺苑卮言》评其"音韵流丽,如珠走盘",谓张若虚"裁云缝月之妙,尽在‘罗裙玉佩当轩出’一联,风华掩映,使人目眩"。

清人沈德潜《古诗源》则点出其深层意蕴:"‘庭前芳树朝夕改’句,看似写景,实寓人生倏忽之叹。梁陈诗人多工艳语,而此篇独在秾丽中见苍凉,犹带汉魏气骨。"尤其推崇结句"空驻妍华欲谁待"为"神光离合之笔,美人之迟暮,亦盛世之将阑"。

近代学者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中另具只眼:"‘羞将百万呈双娥’七字,活画出门阀贵族的骄矜。然以‘百万’对‘双娥’,金钱与纯真之强烈对照,恰是宫体诗向抒情诗蜕变的痕迹。"其说发前人所未发,揭示此诗在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