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总管张仁亶

2025年07月05日

玉塞征骄子,金符命老臣。三军张武旆,万乘饯行轮。
猛气凌玄朔,崇恩降紫宸。投醪还结士,辞第本忘身。
露下鹰初击,风高雁欲宾。方销塞北祲,还靖漠南尘。

李峤

译文

玉塞征骄子
在边塞征召英勇的将士
金符命老臣
皇帝用兵符任命老将
三军张武旆
三军高举战旗
万乘饯行轮
帝王亲自设宴送行
猛气凌玄朔
勇猛的气势威震北方
崇恩降紫宸
皇恩浩荡自天而降
投醪还结士
与将士同饮美酒凝聚军心
辞第本忘身
辞别府邸本就是舍身为国
露下鹰初击
晨露未干鹰已出击
风高雁欲宾
秋风凛冽大雁南飞
方销塞北祲
正要消除边塞的战云
还靖漠南尘
还要平定漠南的烟尘

词语注释

玉塞(yù sài):边塞的美称
金符(jīn fú):古代调兵遣将的符节
旆(pèi):旗帜的泛称
万乘(wàn shèng):指帝王
玄朔(xuán shuò):北方
紫宸(zǐ chén):帝王宫殿
醪(láo):浊酒
祲(jìn):不祥之气,指战乱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总管张仁亶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金色晨光里,大明宫的琉璃瓦正流淌着贞观遗风。唐玄宗李隆基临幸望春宫,为即将北赴朔方的张仁亶设宴饯行。彼时宫柳拂槛,太液池波光潋滟,而诗人的笔墨却越过这太平气象,直指西北边陲未散的烽烟。

张仁亶乃武周时期便威震边关的老将,《旧唐书》载其"在朔方时,突厥畏之,不敢南牧"。此番玄宗以金符相授,命其再镇边庭,实因开元八年(720年)突厥毗伽可汗势盛,屡扰唐境。诗人以"玉塞征骄子"起笔,将朔方军镇比作汉时玉门关,而"猛气凌玄朔"六字,恰似吴道子笔下金铁皆鸣的《天王送子图》,凛然生寒。

三军武旆猎猎,万乘龙舆驻轮——这场饯别暗合着盛唐特有的雄浑气象。玄宗亲执酒盏的细节,在《册府元龟》中可寻得印证:帝王以"投醪"古礼喻将士同甘共苦,而"辞第"典故更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怀注入新韵。当秋风掠过渭水,吹动望春宫檐角的铁马,诗人看见的不仅是"露下鹰初击"的肃杀,更是"方销塞北祲"的期许。

张说等文臣的奉和之作,实为盛唐边塞诗的特殊变奏。在《全唐诗》收录的七首同题作品中,皆可见"紫宸恩重"与"漠南尘靖"的对仗张力。这组诞生在宫宴上的诗章,恰似镶嵌在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上的错金纹——既有胡风猎猎的刚健,又不失钟鸣鼎雅的雍容。

赏析

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调勾勒出边塞将领出征的壮阔场景,通过密集的军事意象与自然意象交织,展现了盛唐时期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象。

首联"玉塞征骄子,金符命老臣"以对仗工整的句式开篇,"玉塞"与"金符"形成色彩鲜明的视觉对照。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骄子'与'老臣'的并置,既表现朝廷对年轻将领的器重,又暗含对宿将经验的倚重,体现诗人构思的精妙。"颔联"三军张武旆,万乘饯行轮"进一步以宏大的仪式场景强化庄严氛围,《唐诗鉴赏辞典》评此联:"'万乘'天子亲临饯行的细节,将个人功业与家国情怀提升至最高维度。"

诗中军事意象群极具张力,"猛气凌玄朔"的"凌"字展现出压倒性气势,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盛赞:"这个动词的选择使整联气象全出,仿佛看见剑气直冲北斗。"而"露下鹰初击,风高雁欲宾"则转入自然意象的巧妙运用,程千帆《古诗考索》解析道:"鹰击长空与雁阵南飞形成动态画卷,既暗示战事的紧迫,又隐喻将士如候鸟般恪守时节使命。"

情感表达上呈现出多维度交织。表层是"崇恩降紫宸"的忠君之思,深层却蕴含"辞第本忘身"的牺牲精神。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指出:"'投醪'典故的运用,将将士同甘共苦的情谊转化为醇厚的诗意,使武勇主题平添人文温度。"尾联"方销塞北祲,还靖漠南尘"以预言式笔法收束,钱钟书《谈艺录》认为:"这种双重空间叙事,既展现战略视野的辽阔,又暗含对和平的终极向往。"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融合了六朝骈俪的修辞技巧与盛唐刚健的风骨。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总结道:"诗人将饯别仪式的隆重、军事行动的威猛与自然界的肃杀之气熔于一炉,在严格的律诗框架中创造出金戈铁马的气韵流动。"特别是"露下"、"风高"等句,通过细微的自然现象描写烘托宏大历史场景,体现了唐代边塞诗"即小见大"的典型特征。

点评

此篇雄浑壮阔,如闻金戈铁马之声,复见忠肝义胆之志。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猛气凌玄朔'五字,已尽边将威棱。结联'方销''还靖'二语,尤见老成谋国之深心,非徒夸战功也。"

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尤为激赏中二联:"'三军张武旆,万乘饯行轮'十字写尽皇家饯别之隆,而'投醪结士'用勾践箪醪劳师之典,'辞第忘身'取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之意,使典如盐着水,浑化无痕。"

"露下鹰初击,风高雁欲宾"一联,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赞叹:"不直言军威而取象于鹰隼疾击,不直写时序而托意于鸿雁南翔,此正盛唐气象——刚健含婀娜,雄浑蕴玲珑。"

全诗骨力遒劲处,尤在末句"还靖漠南尘",近代诗学大家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附评云:"结句五字如金石掷地,所谓'篇终接混茫'者,既见平虏决心,复含春风解冻之望,最得温柔敦厚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