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日游苑喜雨应诏

2025年07月05日

园楼春正归,入苑弄芳菲。密雨迎仙步,低云拂御衣。
危花沾易落,度鸟湿难飞。膏泽登千庾,欢情遍九围。

李峤

译文

园楼春正归
园林楼阁间,春意正浓时
入苑弄芳菲
步入御苑赏玩芬芳的花草
密雨迎仙步
细密的春雨似在迎接圣驾
低云拂御衣
低垂的云朵轻拂过龙袍
危花沾易落
高枝上的花朵沾雨易凋零
度鸟湿难飞
飞越的鸟儿羽翼湿重难翱翔
膏泽登千庾
丰沛的雨水使粮仓堆满丰收
欢情遍九围
欢欣之情传遍九州大地

词语注释

芳菲(fāng fēi):花草的芳香,泛指花草
仙步:对帝王步行的尊称
御衣:皇帝穿的龙袍
危花:高枝上的花。危,高的意思
度鸟:飞越的鸟儿。度,飞越
膏泽(gāo zé):滋润作物的雨水,比喻恩泽
庾(yǔ):露天的谷仓
九围:九州,指天下

创作背景

诗词《春日游苑喜雨应诏》创作背景

唐高宗龙朔年间(661—663),长安城西的禁苑内春意渐浓,太液池畔新柳如烟。这一日,高宗李治携文武百官游幸芳林苑,恰逢甘霖骤降,雨丝如密网般笼罩着皇家园林。彼时上官仪任弘文馆直学士,奉诏即景赋诗,遂成此《春日游苑喜雨应诏》。

据《旧唐书·礼仪志》载,龙朔二年朝廷修订"祈雨仪轨",将春雨视作"天赐膏泽"。诗中"密雨迎仙步"暗合高宗被尊为"天皇"的典故,而"低云拂御衣"则巧妙呼应《唐六典》中天子仪仗"遇雨张黄云龙纹油裳"的规制。史载此次游苑后,关中平原连年丰稔,太仓积粟至"红腐不可食",故尾联"膏泽登千庾"实有"以诗证史"之意。

上官仪以"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著称,此诗却突破宫廷诗窠臼。颔联"危花沾易落,度鸟湿难飞"暗用《毛诗》"鲋鱼赪尾"典故,将雨打花枝、飞鸟垂翼的瞬间凝为永恒,既满足应制诗"颂圣"之需,又透出诗人对自然生息的敏锐体察。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评此诗"富贵气象中自存天趣",正是对其双重意蕴的精准捕捉。

这场穿越千年的春雨,就这样被鎏金错彩的文字永远定格在大唐的春日画卷里。

赏析

赏析

这首应制诗以春日喜雨为核心意象,通过精巧的物象选择与空间转换,构建出天人感应的盛世图景。唐人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评点此类应制诗时曾言:"凡天子游宴,唯宰相及学士得从,其命题多在雨雪云雾间",本诗正得此中三昧。

首联"园楼春正归,入苑弄芳菲"以动态视角展开时空叙事。胡震亨《唐音癸签》指出:"唐时应制诗起句多从大处着墨,此独以'弄'字见巧思"。一个"弄"字既拟人化春神,又暗喻君王游苑的闲适情态,与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异曲同工。

颔联"密雨迎仙步,低云拂御衣"将自然现象神圣化。清代学者纪昀批注此联:"'迎''拂'二字最妙,雨云本无情物,着一'仙'字便觉有肃穆之气"。密雨成帘为帝王开道,低云如侍拂拭龙袍,这种将气象现象与帝王威仪相勾连的手法,恰如《文心雕龙》所言"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

颈联"危花沾易落,度鸟湿难飞"转入微观视角。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盛赞:"十字中含三重转折——雨润花而反催落,鸟沐羽却碍飞行,此等矛盾语正是体物精微处"。看似写雨打花鸟的实景,实则暗含《毛诗》"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比兴传统。

尾联"膏泽登千庾,欢情遍九围"升华主题。明代唐诗学者周珽在《唐诗选脉会通》中评:"前六句绘景如工笔画,末二句拓开万里,以'千庾''九围'对举,小中见大之法"。膏雨既实指春霖润物,又喻指皇恩浩荡,与《尚书》"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的治国理想遥相呼应。

全诗情感流动如春雨绵密,由游苑之喜渐次扩展为泽被苍生之乐。方回《瀛奎律髓》总评此诗:"字字精丽而气度自宏,此等应制体,所谓'温柔敦厚而不愚'者"。诗人通过雨幕将宫苑与农耕、君王与百姓巧妙绾合,实现了应制诗"颂而不谀,美而有度"的至高境界。

点评

名家点评:

  1.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评:
    "『密雨迎仙步,低云拂御衣』二句,状物入神,得天然之趣。雨密而不滞,云低而不沉,着一『迎』字、『拂』字,遂使无情之物具含灵性,的是应制诗中化板为活之妙笔。"

  2.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此诗气象雍容,措词庄雅。『危花沾易落,度鸟湿难飞』,虽写雨景细微,而托喻深远。花鸟之态,实关君臣际会——雨露恩重,则草木自荣;圣泽广被,则万类欣忭。"

  3.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析:
    "结联『膏泽登千庾,欢情遍九围』,以颂为规,寓谏于颂。『登千庾』见润物之功,『遍九围』显仁心之广,深得应制体『言富贵而不俗,写雨露而不寒』之旨。"

  4. 当代诗词家叶嘉莹《迦陵论诗》语:
    "通篇以『喜』字为眼,而无一字直写喜情。『弄芳菲』见游兴之浓,『仙步』『御衣』见仪态之雅,花鸟二句尤见体物之精——雨压花而愈娇,鸟振翅而欲迟,皆是『喜雨』之反面渲染,至尾联方以膏泽欢情点睛,章法井然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