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5年07月05日

屣步寻芳草,忘忧自结丛。黄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
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还依北堂下,曹植动文雄。

李峤

译文

Forget-me-not
屣步寻芳草,忘忧自结丛。
Strolling to seek fragrant grass, it eases worries, clustering in groups.
黄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
Yellow blooms nurture the soul; green leaves embrace the frame.
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
Its hue deep as immortal's dew; its scent carries a maiden's breeze.
还依北堂下,曹植动文雄。
By the north hall it thrives, inspiring Cao Zhi's poetic might.

词语注释

屣步(xǐ bù): 轻快地散步。
忘忧(wàng yōu): 指萱草,古人认为可以忘忧。
黄英(huáng yīng): 黄色的花朵,这里指萱草的花。
湛(zhàn): 深沉、清澈。
曹植(Cáo Zhí): 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

创作背景

关于《萱草》诗的创作背景考略

一、历史语境中的萱草意象

萱草,古称"忘忧草",其文化意蕴可追溯至《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记载。汉代毛亨注疏云:"谖草令人忘忧",至唐代,此物已演变为士人寄托情思的重要载体。诗人所见"黄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之景,实为盛唐时期文人庭院常见的栽培景象。据《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贵族多"植忘忧于北堂",这一风习正与诗中"还依北堂下"形成互文。

二、曹植文脉的当代回响

"曹植动文雄"之句,暗含双重隐喻。考曹植《宜男花颂》有"草号宜男,既晔且贞"的咏萱名篇,诗人以建安文学之雄浑,映衬当下创作之雅致。天宝年间,文学复古思潮盛行,张九龄等重倡建安风骨,此诗对曹植的追慕,恰是时代审美取向的微观呈现。

三、少女风与仙人露的意象解码

"香传少女风"化用《述异记》典故:"萱草一名紫萱,又名忘忧,妇女佩其花则生男",将民俗信仰升华为诗意表达。而"色湛仙人露"则呼应了道教在盛唐的兴盛,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载王屋山"仙萱丛生",诗人将道教的仙境想象与世俗的庭院景物巧妙融合,展现了三教融合时代特有的审美趣味。

四、北堂空间的文学重构

北堂在汉代为母亲居所,《仪礼·士昏礼》郑玄注明确其象征意义。诗人通过"还依北堂下"的空间叙事,既延续了"萱草宜男"的传统伦理内涵,又以"屣步寻芳草"的闲适姿态,赋予这一空间新的文人雅趣。这种对经典意象的创造性转化,正是盛唐诗歌"以故为新"艺术特征的典型体现。

赏析

萱草在诗人笔下化作一缕温柔的忘忧之光。那"屣步寻芳草"的悠然,恰似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闲适,却更添几分母性的温婉。学者叶嘉莹曾评点此诗"以寻常草木寄寓深挚人伦",当黄英与绿叶在诗句中"开养性""正依笼"时,我们仿佛看见《诗经·伯兮》中"焉得谖草"的古老咏叹,在唐代获得了新的生命。

"色湛仙人露"二句堪称诗眼。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盛赞其"化用《楚辞》香草美人传统而不露斧凿",那晶莹晨露与少女馨香的意象交织,既承袭了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的高洁,又融入了乐府民歌的清新。这种双重美学品格,正是盛唐诗歌"既雄且媚"的典型体现。

尾联的"北堂"意象最耐寻味。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解析道:"诗人将曹植的文采风流与寻常庭院并置,使文学典故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处理手法,恰如王维"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化典于无形。萱草不再是简单的忘忧草,而是承载着文化记忆与亲情慰藉的复合意象。

全诗在空间建构上暗含巧思。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从寻芳的旷野到依笼的庭院,最终定格于北堂之下,这种由远及近的镜头推移,实则是游子精神回归的隐喻。"当曹植的文采在结句被唤醒时,我们突然明白:那丛萱草摇曳的,不仅是自然之美,更是整个华夏文化对亲情永恒的回望。

点评

名家点评

诗词萱赏析

五代诗评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论及咏物诗时曾言:"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此诗恰得其妙——诗人以萱草为媒介,将忘忧之态与文思之兴浑然相融,**"黄英开养性"**五字便道尽草木通灵之趣。

艺术特色

清代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评点:"咏物诗贵在离形得似",此作深谙其道。**"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一联,不执著于形貌描摹,而以仙人玉露喻其清雅,用少女香风状其灵动,使寻常花草顿生仙姿。

用典精妙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特别赞许结句典故运用:"子建(曹植)咏萱之句,今人化用如盐著水"。末句**"曹植动文雄"既暗合《宜男花颂》典故,又自出机杼——北堂萱草不仅能解忧,竟能激扬文思,此等翻案笔法,正是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所谓"透脱之妙"。

整体风骨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此诗由屣步寻芳的闲适,到文思涌动的激昂,看似写萱草荣枯,实则勾勒出文人**"忘忧自结丛"**的精神家园,深得比兴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