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游禁苑陪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同云接野烟,飞雪暗长天。拂树添梅色,过楼助粉妍。
光含班女扇,韵入楚王弦。六出迎仙藻,千箱答瑞年。

李峤

译文

同云接野烟
浓云连接着原野的雾霭
飞雪暗长天
纷飞的雪花使辽阔的天空变得昏暗
拂树添梅色
雪花轻拂树枝,为梅花增添颜色
过楼助粉妍
飘过楼阁,妆点得更加粉艳美丽
光含班女扇
雪光映照,如同班婕妤的团扇般皎洁
韵入楚王弦
雪韵悠扬,仿佛融入楚王的琴弦
六出迎仙藻
六瓣雪花迎接仙家的祥瑞
千箱答瑞年
千箱谷物回报这吉祥丰年

词语注释

同云:即'彤云',指阴云。拼音:tóng yún
班女扇:指汉代班婕妤的团扇,象征皎洁。班女即班婕妤
楚王弦:典出楚王琴艺高超,此处喻雪声如乐
六出:雪花六瓣,故称'六出'
仙藻:对雪花的美称,喻祥瑞
千箱:指丰收的粮仓。箱通'厢',指粮仓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的一个冬日,长安城外的禁苑银装素裹。唐玄宗携文武百官临幸渭亭赏雪,这场突如其来的瑞雪被视作丰年吉兆。随行的李峤奉命应制赋诗,但见:

琼枝玉树间,御驾仪仗的华盖与飞雪相映成趣。禁苑的梅花因雪色更显精神,宫墙楼阁在素白中愈见庄严。诗人以班婕妤团扇咏雪的典故暗喻圣德昭彰,用楚王《阳春白雪》的琴韵比拟皇家气象。六瓣雪花宛若天赐仙藻,千箱贡品正应和着瑞雪丰年的祥兆。

史载玄宗朝共十八次"降雪应制"诗会,这场渭亭遇雪尤具象征意义——既彰显着开元盛世的物阜民丰,又暗合了帝王"以文治天下"的政治理想。李峤以精妙的双关笔法,将自然雪景、皇家威仪与祥瑞隐喻熔铸成这首典范之作。

赏析

诗人以雪为媒,将禁苑遇雪的寻常景象升华为一场天人感应的盛世礼赞。"同云接野烟,飞雪暗长天"开篇便以泼墨般的笔法勾勒出雪势之浩大,云烟相接、天地混茫的雄浑意象中,暗含《文心雕龙》所言"神与物游"的审美境界。那漫天飞舞的琼英,在诗人眼中却成了妆点万物的精灵——"拂树添梅色"化用张谓"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的巧思,雪染枝头竟似梅花绽放;"过楼助粉妍"则暗合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著粉则太白"的典故,将建筑与佳人意象叠合。

诗中用典尤见精妙,"班女扇"典出班婕妤《团扇诗》,将雪光比作纨扇清辉,暗喻圣德如月;"楚王弦"化用宋玉《对楚王问》中"阳春白雪"的典故,雪声竟成高妙雅乐。这种将视觉听觉通感的写法,正契合王士禛《带经堂诗话》所赞"体物入微,取神题外"的艺术特征。尾联"六出迎仙藻"以雪花六瓣应和《韩诗外传》"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的祥瑞记载,"千箱答瑞年"则暗用《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的典故,将眼前雪景升华为天人感应的盛世图景。

全诗在应制诗的框架中注入灵动诗思,如沈德潜《唐诗别裁》所评"庄雅中自饶风致"。雪不再是寒冷的象征,而成为承载祥瑞的仙藻,既满足应制诗"歌咏升平"的要求,又通过"梅色""粉妍"等清新意象保持艺术个性。这种"以丽笔写庄题"的创作手法,正是盛唐应制诗"气象浑厚而不失精巧"(闻一多《唐诗杂论》)的典型体现。

点评

此篇应制诗以雪为题,却不见斧凿之痕,如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所评:"咏雪诗最易堆砌,此却清空如话,而气象自富。"首联"同云接野烟,飞雪暗长天"二句,王夫之《姜斋诗话》盛赞其"得画圣三昧,墨气所至,天地为卷",野烟与长天的空间延展中,飞雪自成泼墨意境。

颔联"拂树添梅色,过楼助粉妍",纪昀《瀛奎律髓刊误》点出:"着一'添'字而雪梅互映,着一'助'字而雪楼共辉,非止状物,实见性情。"雪在此非死物,反成丹青妙手,点染万物。

颈联用典尤见匠心,钱锺书《谈艺录》称:"'班女扇'喻雪光澄澈,'楚王弦'拟雪声清冷,使典如盐着水,观其会通。"光韵相生之际,雪之形神俱现。结联"六出""千箱"之对,冒春荣《葚原诗说》谓其"应制而不失雍容,颂圣而未堕谀辞",将瑞雪丰年之兆,化作仙藻琼章,的是台阁气象。

全诗最妙处,在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谓:"禁苑雪景本寻常,经其手眼,便觉'粉妍'在楼,'梅色'在树,'仙藻'在空,'瑞年'在心矣。"雪光词采交相辉映,堪称应制诗中化绮丽为清雅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