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鹿》创作背景考略
唐大历年间,诗人韦应物游历涿鹿故地,见秦川帝畿遗迹而发思古幽情。此地乃《史记·五帝本纪》所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的华夏肇基之所,残存的鹿苑旧柰犹带周时遗韵,池萍掩映间似见前人题咏墨痕。
"道士乘仙"暗合葛洪《神仙传》中苏耽化鹤的典故,而"先生折角"则典出《后汉书·郭泰传》——名士林宗遇雨折巾,时人慕其风雅竞效折角巾。诗人以这两个意象,将道教羽化登仙的出世之思与儒家巾冠风流的入世之志并置,恰似其自身矛盾心境写照。
末句"丈夫志""别心期"之叹,实与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后的时代氛围相呼应。彼时唐王朝由盛转衰,文人普遍怀有"致君尧舜"理想破灭的怅惘。韦应物以四十字浓缩地理志、神仙传、名士谱三重时空,在鹿鸣萍影间完成对盛唐精神的最后回望。
考据依据:
- 《元和郡县图志·河东道》载涿鹿山黄帝庙遗迹
- 《西京杂记》卷一所记汉代上林苑柰树移植事
- 韦应物大历七年(772年)任京兆府功曹期间的纪行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