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鹊》创作背景考略
唐大历年间,诗人于羁旅途中见鹊鸟绕树而飞,感其飘零之态,遂作此篇。时值安史之乱后,中原板荡,士人多有"危巢畏风"之叹。诗中"荆山""石印"二句,暗用《韩非子》卞和献玉典——荆山璞玉虽蒙垢而志不移,恰似诗人在乱世中坚守高洁。
"绕树觉星稀"化自曹操《短歌行》,然更添孤寂。当时文人集会凋零,如杜诗所言"亲朋无一字",故见鹊鸟"喜逐行人",反衬人间聚散无常。"愁随织女"句则遥应天宝年间宫廷乞巧之风,彼时长安七月七日夜"穿针楼"上嫔妃簇拥,而今唯余流民仰观星河。
末句"明镜"意象双关:既言鹊影映水之美,又暗合李白"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时局之恸。考《酉阳杂俎》载,唐代鹊巢多筑于官道古槐,诗人或于驿站见军报传递,方有"朝夕动光辉"之想——羽书飞驰间,家国命运亦如鹊影明灭难测。
此诗以微禽写苍生,五联皆合律而气脉跌宕,正是大历诗风"工于炼字,哀而不伤"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