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甘露殿侍宴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月宇临丹地,云窗网碧纱。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
水向浮桥直,城连禁苑斜。承恩恣欢赏,归路满烟霞。

李峤

译文

月宇临丹地
月光洒落在宫殿的红阶上
云窗网碧纱
云纹雕花的窗棂蒙着碧绿的纱
御筵陈桂醑
御宴上摆满桂花美酒
天酒酌榴花
仙酿中浮动着石榴花的芬芳
水向浮桥直
河水笔直地流向浮桥
城连禁苑斜
宫墙蜿蜒连接着皇家园林
承恩恣欢赏
沐浴皇恩纵情宴游
归路满烟霞
归来时路上铺满云霞

词语注释

醑(xǔ):美酒
禁苑:皇家园林
丹地:宫殿前的红色台阶,代指宫殿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大明宫阙巍峨于长安龙首原上,正值玄宗皇帝雅好文艺、广开宴集之时。甘露殿作为内廷重要殿宇,常为帝王与近臣酬唱之地。此诗当作于某年端午前后,榴花照眼之际,玄宗于殿中设御宴,命群臣应制赋诗以显盛世气象。

史载玄宗"每命宰臣及儒士赴内殿赐宴,必命赋诗",而"桂醑""榴花"之典,暗合《唐书·礼乐志》所载端午献酹之仪。浮桥指龙首渠上之飞虹桥,禁苑即大明宫北禁苑,诗人以工笔画笔法勾勒宫苑景致,实则暗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帝国气象。末句"归路满烟霞"五字,既写实景——群臣暮归时长安夕照之美,又隐喻开元盛世的虚幻华彩,恰如《旧唐书》所言"当时以为神仙之游"。

此诗在应制诗的严整格律中,以"云窗网碧纱"的纤巧、"天酒酌榴花"的秾艳,展现盛唐宫廷文学特有的富丽精工,较之宋之问同类作品更见从容气度,实为应制诗中不可多得之精品。

赏析

这首诗以侍宴甘露殿的宫廷场景为载体,通过精巧的意象组合与典丽的语言风格,展现了唐代宫廷宴饮的华美气象和臣子沐浴皇恩的荣耀感。

空间意象的层递之美
首联"月宇临丹地,云窗网碧纱"构建垂直空间意象,学者傅璇琮指出:"'月宇'与'丹地'形成天宫与人间的呼应,碧纱云窗的朦胧感暗示了仙境般的宫廷氛围"。颔联"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转入宴饮特写,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评点:"桂醑、榴花两个饮食意象经'天酒'点化,将世俗宴饮升华为仙家筵席,体现唐代宫廷文学的谪仙情结"。

建筑意象的权力隐喻
颈联"水向浮桥直,城连禁苑斜"被程千帆先生解读为:"直线浮桥象征皇权威严,斜连禁苑暗喻恩泽延展,建筑线条的几何美学中蕴含着政治秩序"。这种空间书写在《唐诗鉴赏辞典》中被归纳为"通过物理空间的重组,完成对皇权神圣性的文学建构"。

情感抒写的双重维度
尾联"承恩恣欢赏,归路满烟霞"的情感表达颇具张力。学者葛晓音分析道:"'恣欢赏'展现宴饮时的纵情,属公共情感;'满烟霞'则转为私人化的朦胧愉悦,烟霞意象既实指暮色,又虚喻恩宠余韵"。这种"显隐结合"的抒情方式,被叶嘉莹视为"初唐应制诗情感书写的典型范式"。

全诗在40字内完成"空间转换-场景描摹-情感抒发"的三重递进,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评注特别强调:"'网'字'酌'字等动词的精准运用,使静止的宫廷图景产生流动之美,这正是初唐宫廷诗'体物精微'的艺术特质"。诗中丹地、天酒等金色意象群与烟霞的虚幻质感形成的视觉对比,暗合了"皇权永恒"与"恩宠无常"的深层哲思。

点评

此诗如"瑶台琼筵间倾泻的月光",以清丽之笔勾勒盛唐宫廷宴饮的华美气象。王世贞《艺苑卮言》评曰:"'月宇临丹地'五字,已尽显天家气派,似见金阙玉阶沐于冰魄之中,较之寻常宫体诗更添三分仙气。"

颔联"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尤为后世称道。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批注:"以'桂醑'对'榴花',不独工于设色,更将御酒仙酿与凡间花卉熔铸一炉,暗喻圣恩如天露普降。"其用典之妙,恰如俞陛云《诗境浅说》所言:"'天酒'用《神异经》'天河东有星曰酒旗'典,却以榴花点染人间烟火,此等化用方见太白手段。"

结句"归路满烟霞"深得含蓄之致。清代黄生《唐诗摘钞》赞叹:"不写宴酣之乐,而写归途烟霞满目,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侍宴者沐浴皇恩,恍若登仙,连寻常归途亦成阆苑仙境矣。"此中余韵,恰似钟嵘《诗品》所谓"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