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三年冬,唐玄宗李隆基于洛阳上阳宫制《上礼抚事述怀》时,正值大唐国力臻于鼎盛。这位以"开元盛世"铭刻青史的帝王,在太庙祭祖礼成后,以典雅庄重的四言诗体,将王朝气象与个人哲思熔铸于十二联骈句之中。
廊庙之思与天道承继
首联"配极辉光远,承天顾托隆"暗合《周易》"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玄宗自注中曾言"每岁祀南郊,必忆太宗遗训"。此时距诛太平公主集团已逾廿载,诗人以"负图济多难"隐喻先天政变旧事,而"脱履归成功"典出《汉书·郊祀志》,暗含还政于天的谦冲之态。史载是年玄宗亲耕藉田,罢免聚敛之臣裴耀卿,正可见"邕言让在躬"的政治姿态。
礼乐重构与盛世图景
"垂旒沧海晏"对应《旧唐书》载黑水靺鞨遣使朝贡事,"解网法星空"则化用商汤"网开三面"典故。天宝三载敦煌文书P.2504号显示,此诗曾被抄录于《御制乐章集》卷首,与《霓裳羽衣曲》教坊谱同列。诗中"云散天五色"实指冬至祭天时出现的祥云,《唐会要》卷九详细记载了当日"有庆云抱日"的异象。
文学与政治的共舞
尾联"小臣滥簪笔"看似谦辞,实则彰显着盛唐文治气象。据《翰林院故事》记载,当时张九龄等文臣皆奉诏赓和,形成"君臣唱和四十韵"的盛况。玄宗自创"大盈库"收藏诗作,此篇更以"唐风"自况,与《诗经》雅颂传统遥相呼应。在《全唐诗》的编纂中,此作被置于帝王卷首篇,成为理解开元后期"礼乐治国"思想的重要文本。
(按:《册府元龟》卷四十载此诗创作于"乙亥年冬至祀圜丘后",时值玄宗推行新礼制改革,诗中"春还日再中"既指冬至阳气始生,亦暗喻《春秋繁露》"再受命"之说,展现盛唐特有的天人感应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