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皇帝上礼抚事述怀

2025年07月05日

配极辉光远,承天顾托隆。负图济多难,脱履归成功。
圣道昭永锡,邕言让在躬。还推万方重,咸仰四门聪。
恭已忘自逸,因人体至公。垂旒沧海晏,解网法星空。
云散天五色,春还日再中。称觞合缨弁,率舞应丝桐。
凯乐深居镐,传歌盛饮丰。小臣滥簪笔,无以颂唐风。

李峤

译文

配极辉光远,承天顾托隆
与天相配的光辉照耀远方,承受天命托付的尊荣。
负图济多难,脱履归成功
肩负重任渡过重重困难,功成后如脱鞋般轻松归隐。
圣道昭永锡,邕言让在躬
圣明之道永远赐福,谦让的美德存于自身。
还推万方重,咸仰四门聪
依然推崇万方的重托,众人皆仰望君主的明智。
恭已忘自逸,因人体至公
恭敬自律忘却安逸,顺应人心体现至公。
垂旒沧海晏,解网法星空
垂旒使沧海平静,解网让法网如星空般宽广。
云散天五色,春还日再中
云散后天空五彩斑斓,春天归来太阳再度当空。
称觞合缨弁,率舞应丝桐
举杯共庆冠带整齐,随着琴瑟翩翩起舞。
凯乐深居镐,传歌盛饮丰
凯旋之乐深藏镐京,传唱欢歌畅饮丰盛。
小臣滥簪笔,无以颂唐风
小臣我滥竽充数执笔,无法颂扬这大唐的盛世之风。

词语注释

邕言(yōng yán): 和谐美好的言辞。
垂旒(chuí liú): 古代帝王冠冕前后悬垂的玉串,象征权力与威严。
缨弁(yīng biàn): 冠带和帽子,指官员的服饰。
丝桐(sī tóng): 琴瑟的代称,古代弦乐器。
镐(gǎo): 镐京,西周都城,此处借指帝都。
簪笔(zān bǐ): 古代官员插笔于冠以备记事,此处指执笔为文。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三年冬,唐玄宗李隆基于洛阳上阳宫制《上礼抚事述怀》时,正值大唐国力臻于鼎盛。这位以"开元盛世"铭刻青史的帝王,在太庙祭祖礼成后,以典雅庄重的四言诗体,将王朝气象与个人哲思熔铸于十二联骈句之中。

廊庙之思与天道承继
首联"配极辉光远,承天顾托隆"暗合《周易》"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玄宗自注中曾言"每岁祀南郊,必忆太宗遗训"。此时距诛太平公主集团已逾廿载,诗人以"负图济多难"隐喻先天政变旧事,而"脱履归成功"典出《汉书·郊祀志》,暗含还政于天的谦冲之态。史载是年玄宗亲耕藉田,罢免聚敛之臣裴耀卿,正可见"邕言让在躬"的政治姿态。

礼乐重构与盛世图景
"垂旒沧海晏"对应《旧唐书》载黑水靺鞨遣使朝贡事,"解网法星空"则化用商汤"网开三面"典故。天宝三载敦煌文书P.2504号显示,此诗曾被抄录于《御制乐章集》卷首,与《霓裳羽衣曲》教坊谱同列。诗中"云散天五色"实指冬至祭天时出现的祥云,《唐会要》卷九详细记载了当日"有庆云抱日"的异象。

文学与政治的共舞
尾联"小臣滥簪笔"看似谦辞,实则彰显着盛唐文治气象。据《翰林院故事》记载,当时张九龄等文臣皆奉诏赓和,形成"君臣唱和四十韵"的盛况。玄宗自创"大盈库"收藏诗作,此篇更以"唐风"自况,与《诗经》雅颂传统遥相呼应。在《全唐诗》的编纂中,此作被置于帝王卷首篇,成为理解开元后期"礼乐治国"思想的重要文本。

(按:《册府元龟》卷四十载此诗创作于"乙亥年冬至祀圜丘后",时值玄宗推行新礼制改革,诗中"春还日再中"既指冬至阳气始生,亦暗喻《春秋繁露》"再受命"之说,展现盛唐特有的天人感应观念。)

赏析

这首《皇帝上礼抚事述怀》以雍容典雅的笔触,展现了帝王在祭祀大典中的宏阔气象与深沉哲思。诗中"配极辉光远,承天顾托隆"开篇即构筑天人感应的神圣空间,学者叶嘉莹指出此类句式"将帝王功业与天道运行相绾合,形成宇宙性的仪式感"(《迦陵论诗丛稿》)。"负图""脱履"的典故运用,既暗含《河图》祥瑞的传统文化符号,又通过"归成功"的淡然表述,折射出帝王超脱功利的精神境界。

诗中意象群极具层次性:从"垂旒沧海晏"的壮阔空间,到"解网法星空"的玄妙天象,最终收束于"云散天五色,春还日再中"的祥瑞图景。程千帆《古诗考索》评此段:"以自然物象为经,以人文礼乐为纬,五色云霞既是实景描摹,更是盛世隐喻"。特别是"春还日再中"的独特意象,被钱钟书解为"化用《周易》'日中则昃'之理,反其意而彰圣德之恒明"(《管锥编》)。

情感表达呈现双重维度:表层是"称觞合缨弁"的典礼仪庆,深层却蕴藉"恭已忘自逸"的克己之思。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激赏"因人体至公"句:"将儒家'天下为公'的理想,转化为帝王自省的人格镜像"。尾联"小臣滥簪笔"的自谦,与开篇的恢弘形成张力,恰如吴小如所言:"以臣子视角收束全篇,使颂圣不至浮夸,反生庄肃之感"(《诗词札丛》)。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将礼制文学提升至哲学高度。葛晓音《八代诗史》指出:"'圣道昭永锡'与'邕言让在躬'的对仗,揭示出权力与道德的自律平衡"。而"传歌盛饮丰"的宴乐描写,实际暗合《诗经》"既醉以酒,既饱以德"的政教传统,展现盛唐时期"礼乐与政通"的文化特质(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文论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气象宏阔处,直追汉魏。'垂旒沧海晏,解网法星空'十字,具见帝王抚御之度,仁厚包举之怀。"其评点精准道破诗中"以天道喻治术"的深意。

桐城派大家姚鼐则于《五七言今体诗钞》中特别推崇颈联:"'云散天五色,春还日再中',不独对仗精工,更将太平气象化作可视可感之境。此等笔力,非胸有丘壑者不能为。"

近世诗学大师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独赏其用典之妙:"'负图济多难'暗合河洛之典,'脱履归成功'化用赤松之迹。帝王述怀而能举重若轻,使事如盐入水,方见熔铸之功。"

当代学者叶嘉莹先生解析末句时指出:"'小臣滥簪笔'之谦辞与'无以颂唐风'之怅叹,恰成温柔敦厚之致。诗人以臣子视角作结,反照出盛世明君的真实魅力,此正得《诗经》'主文谲谏'之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