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李邕(一作送李安邑)

2025年07月05日

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离人席上起,征马路傍嘶。
别酒倾壶赠,行书掩泪题。殷勤御沟水,从此各东西。

李峤

译文

落日荒郊外
夕阳沉落在荒凉的郊野之外
风景正凄凄
眼前的景象更显得凄凉萧瑟
离人席上起
即将分别的人儿从席间站起身来
征马路傍嘶
远行的马儿在路边不住嘶鸣
别酒倾壶赠
斟满饯别的美酒倾壶相赠
行书掩泪题
提笔写下行行字句却泪眼朦胧
殷勤御沟水
那殷勤流淌的护城河水啊
从此各东西
从此我们就要各奔东西

词语注释

李邕(yōng):唐代著名书法家,曾任北海太守
凄凄:形容景物凄凉萧条的样子
征马:远行的马匹
御沟:指皇城外的护城河

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时分,荒郊的野草在晚风中瑟缩,天地间弥漫着离别的凄清。李邕(或作李安邑)即将踏上远行的路途,诗人与他席间对饮,忽闻道旁征马长嘶,更添几分惆怅。

据《旧唐书》载,李邕乃唐玄宗时名士,曾任户部郎中,后因直言进谏遭贬。此诗或作于其赴任安邑(今山西运城)之际。诗人以"御沟水"为喻,暗指京城繁华与仕途浮沉——那曾映照过彼此身影的沟水,终将随宦海风波分流东西。

壶中残酒倾尽,犹似倾泻不尽的别情;题写行书时泪落绢帛,墨迹与泪痕交融成永恒的记忆。盛唐的落日余晖里,两个身影在官道旁久久伫立,身后是长安城的轮廓,前方是各自飘零的远方。

赏析

暮色中的离别被诗人以简净的笔法勾勒得动人心魄。荒郊落日与凄凄风景的意象组合,立即构筑出苍茫的时空背景,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评:"'落日''荒郊'二词叠加,将离别的沉重感具象为天地间的苍凉画卷"。马嘶声穿透暮色的细节,被傅璇琮先生特别指出是"盛唐送别诗中的经典声效,既强化了空间真实感,又暗喻着行途的艰辛"。

诗中情感呈现递进式的爆发。席间乍起的离人,与路旁嘶鸣的征马形成动态呼应,周啸天在《唐诗赏析》中分析这种构图:"人物与坐骑的并置描写,使未言的离愁获得双倍张力"。而"倾壶赠酒"与"掩泪题书"的对仗,被莫砺锋教授解读为"将唐人豪迈的饯别习俗与私密的情感宣泄完美融合,酒器的倾倒与墨迹的晕染都是情感的物化形态"。

尾联的御沟水意象尤为学者称道。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阐释:"殷勤的流水既是见证者又是送行者,这个意象使抽象的'各东西'具象为可见的水流分岔"。李元洛先生则盛赞其"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在空间分隔中注入时间永恒的哲思"。这种处理使普通的送别场景获得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体现了盛唐送别诗"哀而不伤"的美学境界。

点评

李白的《送李邕》以简淡笔墨勾勒出深沉别情,如一幅水墨离筵图卷。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诗:"五言短古中,太白尤得古意。'落日荒郊'四字已摄尽黯然销魂之态,结句'御沟水分流'之喻,更见匠心灵运。"

"离人席上起,征马路傍嘶"二句,近人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盛赞:"十字写尽千古离别场景,不假雕饰而气韵自生。马嘶人起之际,犹见汉魏乐府遗响。"诗中"别酒倾壶赠"的豪迈与"行书掩泪题"的缠绵,恰如明代胡震亨《李诗通》所云:"太白送别诗如吴带当风,刚处见折柳之力,柔处有沾襟之湿。"

末联"殷勤御沟水,从此各东西",王夫之《唐诗评选》谓之:"化无情之水为有情之物,较之'桃花潭水'更深一层。水犹殷勤,人何以堪?"此中可见李白将乐府民歌的比兴手法,点化为文人诗的隽永意象,正是盛唐送别诗"浅语深致"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