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马武骑挽歌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五日皆休沐,三泉独不归。池台金阙是,尊酒玳筵非。
巷静游禽入,门闲过客稀。唯馀昔年凤,尚绕故楼飞。
昔下天津馆,尝过帝子家。夜倾金屋酒,春舞玉台花。
试马依红埒,吹箫弄紫霞。谁言东郭路,翻枉北门车。

李峤

译文

五日皆休沐,三泉独不归。
百官五日一休沐,唯你长眠三泉不归途。
池台金阙是,尊酒玳筵非。
楼台池苑犹在,金樽华宴已非故。
巷静游禽入,门闲过客稀。
深巷寂寂禽鸟入,门庭冷落行人疏。
唯馀昔年凤,尚绕故楼飞。
唯有旧时双栖凤,仍绕画梁徘徊舞。
昔下天津馆,尝过帝子家。
忆昔同游天津馆,曾访天潢贵胄府。
夜倾金屋酒,春舞玉台花。
夜尽金屋琥珀酒,春深玉台霓裳舞。
试马依红埒,吹箫弄紫霞。
红埒试马扬飞尘,紫霞吹箫引凤驻。
谁言东郭路,翻枉北门车。
谁料东郭荒郊路,竟误北门华盖车。

词语注释

休沐:汉代官吏五日一休假,此指例行休息
三泉:黄泉深处,指墓穴(《汉书》'下锢三泉')
玳筵:以玳瑁装饰坐具的华贵宴席
红埒(liè):红色矮墙围起的跑马场
帝子:帝王子女,此处指贵族府邸
金屋:用'金屋藏娇'典,指奢华居所
玉台:白玉砌成的楼台,指歌舞场所
紫霞:道教语,此处形容箫声引动祥云

创作背景

诗词《马武骑挽歌二首》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的长安城,柳絮纷飞如雪,诗人独立于故楼残阳下,望着檐角铜铃在风中低吟,恍然忆起马武骑将军生前的赫赫威仪。这两首挽歌,正是为悼念这位盛唐时期功勋卓著却晚景凄凉的将领而作。

历史脉络中的将军身影

据《旧唐书·职官志》载,武骑尉为唐代正六品勋官,多授予立有战功的禁军将领。诗中"五日皆休沐"暗合唐代官吏十日一休的"旬休"制度,而"三泉独不归"则以秦始皇葬地三泉之典,喻将军埋骨九泉的悲凉。开元年间,玄宗常于兴庆宫设玳瑁筵犒赏边将,"尊酒玳筵非"一句,正是对当年御赐荣光的追忆。

盛衰之间的时空镜像

"夜倾金屋酒,春舞玉台花"化用陈阿娇金屋藏娇典故,暗指将军曾为皇室近臣。考《唐会要》卷四十五,天宝年间禁军将领多陪侍玄宗游宴华清宫,玉台弄笛、试马红埒(马场红色矮墙)乃当时典型场景。而"东郭路"与"北门车"的时空错位,实指玄武门之变旧地,暗示将军可能参与过某次宫廷政变,最终如汉代疏广般"枉车"归隐。

凤去楼空的诗意寄托

尾联"昔年凤"意象尤为沉痛,《大唐新语》载贞观年间有凤栖于太极宫桐树,后成为喻指功臣的典故。诗人以绕楼孤凤喻将军英魂不散,与杜甫《哀江头》"细柳新蒲为谁绿"异曲同工。那静巷闲门之间,游禽过客之稀,恰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缩影,更显挽歌的沧桑质感。

赏析

这两首挽歌以极凝练的笔墨勾勒出马武骑生前的辉煌与身后的寂寥,在时空交错中完成对生命本质的叩问。金阙池台与静巷闲门形成尖锐对比,恰如《唐诗别裁》所评:"金屋玉台之盛,转眼游禽过客,盛衰之感怆然纸上"。

首章以"五日休沐"起笔,暗用《汉官仪》典制,却以"三泉不归"作陡转,地下黄泉与人间假日形成永恒隔阂。金阙虽在,玳筵已非,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特别称道此联:"物质空间依旧而人事全非,较之'人面桃花'更显沉痛"。末联"昔年凤"意象尤为精妙,既暗合《列仙传》中萧史弄玉的典故,又以孤凤盘桓喻精神不灭,纪昀批注曰:"结句神韵缥缈,哀而不伤"。

次章转入更具体的记忆切片。"天津馆"对"帝子家",将个人生命轨迹嵌入宏大历史时空。吴汝纶在《古诗钞》中盛赞"夜倾金屋"联:"'倾'字'舞'字极写豪纵,而'春'字'夜'字自含无常之叹"。红埒试马、紫霞吹箫的绚丽画面,终被"东郭路""北门车"的死亡意象解构。正如闻一多《唐诗杂论》所言:"末二句以《战国策》东郭逡与韩子卢竞走典暗喻生死角逐,北门车马恰是送葬仪仗,绚烂之极归于苍凉"。

两首诗在结构上形成镜像回环:前章由今溯昔,后章自昔返今。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游禽过客与金屋舞花构成动态对照,凤绕故楼与北门枉车形成空间呼应,在有限篇幅里完成多重时空折叠"。这种艺术处理,使挽歌超越个人哀思,升华为对存在本质的哲学思考。

点评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马武骑挽歌二首,以华彩写凄凉,金阙玳筵与游禽过客相映,愈见人事无常。'唯馀昔年凤,尚绕故楼飞'一句,化用《列仙传》萧史弄玉典而翻出新意,昔日笙歌犹在耳,而凤去楼空,此中悲怆非直抒所能及。"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论其意象:

"李峤此作最得'以乐景写哀'之三昧。'夜倾金屋酒,春舞玉台花'极写豪奢,而'翻枉北门车'陡转死生,譬如织锦忽现裂痕,繁华霎时俱成吊唁之资。唐人挽歌中,能于藻丽处见沧桑者,当推此篇。"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笺注:

"二首章法如双璧互照:前首以'池台金阙'实写生前邸宅,后首以'天津馆''帝子家'虚笔追忆,虚实相生。'试马红埒''吹箫紫霞'六字写尽贵游少年意气,而结以'枉北门车',正是《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之遗响。"

当代学者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特别指出:

"李峤作为宫廷诗人,却在此挽歌中突破应制窠臼。'巷静''门闲'二句,以王谢堂前燕式的冷笔写热肠,较之鲍照《芜城赋》'边风起兮城上寒'更显含蓄深沉。初唐七律未盛之际,此五言组诗已见对仗精工而气脉流动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