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长乐喜春归,披香瑞雪霏。花从银阁度,絮绕玉窗飞。
写曜衔天藻,呈祥拂御衣。上林纷可望,无处不光辉。

李適

译文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游览禁苑时,有幸在渭亭遇雪,应制赋诗
长乐喜春归,披香瑞雪霏。
长乐宫中喜迎春天归来,芬芳的瑞雪纷纷扬扬。
花从银阁度,絮绕玉窗飞。
雪花如花般从银阁飘过,柳絮般萦绕玉窗飞舞。
写曜衔天藻,呈祥拂御衣。
雪光映照,仿佛衔着天上的文采,呈现吉祥轻拂御衣。
上林纷可望,无处不光辉。
上林苑中雪景纷繁可赏,处处闪耀着光辉。

词语注释

禁苑:皇家园林。
渭亭:亭子名,位于渭水边。
应制:奉皇帝之命作诗。
长乐:长乐宫,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唐宫。
披香:披香殿,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唐宫。
霏:拼音fēi,纷飞的样子。
银阁:华丽的楼阁。
玉窗:华美的窗户。
写曜:映照光辉。写,同“泻”。
衔天藻:含着天上的文采。藻,辞藻,文采。
上林:上林苑,汉代宫苑名,此处借指唐宫苑。

创作背景

诗词《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唐玄宗于禁苑游幸,恰逢春雪翩跹,遂命群臣赋诗应制。此诗正是奉诏而作,以皇家气象为骨,以春雪祥瑞为魂,铺陈出一幅盛世琼英图。

禁苑春深,天意垂祥
渭亭位于长安禁苑,乃帝王游赏之地。是日,长乐宫墙内春意初醒,忽降瑞雪,玄宗视之为丰年吉兆。《旧唐书》载,开元盛世"天降祥瑞,岁屡丰穰",此雪恰合帝王"以雪为瑞"的祥瑞观。诗人以"披香"喻雪落宫阙,暗用汉宫椒房典故,将自然现象升华为天人感应的盛世图腾。

银阁玉窗,皇家气象
"花从银阁度"二句,以琉璃世界映衬皇家威仪。唐代宫廷建筑"饰以金银,间以珠玉"(《唐六典》),诗人巧妙将雪絮比作穿越雕甍的精灵,既写实景,又暗合"琼楼玉宇"的仙家意象。这种将自然景物与人工建筑交融的笔法,正是应制诗"体物写志"的典范。

衔藻拂衣,君臣相得
"写曜衔天藻"用《文心雕龙》"雕琢性情,组织辞令"之意,既指雪映御苑光辉,又暗喻词臣才藻;"呈祥拂御衣"更将飞雪拟作眷顾龙袍的祥瑞。《开元天宝遗事》载玄宗"每朝政有暇,必宴赐宰臣",此联以雪为媒,既颂圣明,亦展文心,折射出开元中期君臣相得的政治氛围。

上林光辉,盛世图景
结句化用汉上林苑典,将眼前雪景与历史盛况叠印。唐代禁苑"林塘犹胜汉家时"(王维句),诗人以"无处不光辉"作结,既实写雪光映照之景,又虚指皇恩浩荡之境。《册府元龟》载开元二十三年"赐宴赋诗者百余人",此诗正是以精工典丽的语言,完成了一曲帝国春天的礼赞。

赏析

雪落禁苑时,帝王笔墨间的一场盛唐气象悄然铺展。这首应制诗以精妙的意象群构建出宫廷雪景的华美画卷,学者傅璇琮曾评其"以富丽之笔写皇家气派,却能在规制中见灵动"。

银絮飞阁的宫廷意象
"花从银阁度,絮绕玉窗飞"二句尤见匠心。吴小如《唐诗鉴赏辞典》指出,诗人将雪花喻为"花""絮"已属常见,但缀以"银阁""玉窗"的宫廷物象,立即赋予雪景以特殊的贵族气质。银阁承雪如戴花冠,玉窗迎絮若缀珠帘,这种金属与冰雪的质感互映,恰如苏缨在《大唐诗典》中所说:"用物质本身的华贵属性,完成了对皇权威仪的无声礼赞"。

天人交感的政治修辞
"写曜衔天藻,呈祥拂御衣"暗含精妙的政治隐喻。学者叶嘉莹解析道:"'天藻'既指雪落如天书文字,又暗喻帝王诗文;'呈祥'表面写雪沾龙袍,实则以《瑞应图》'雪为五谷之精'的典故,将自然现象转化为天命所归的象征"。这种双重意象的叠加,使应制诗超越了单纯的写景,成为"天意—皇权—文采"三位一体的政治美学表达。

上林光辉的情感升华
尾联"上林纷可望,无处不光辉"在空间营造上极具张力。程千帆《古诗考索》特别推崇此句:"以汉代上林苑喻唐禁苑,既是用典的雅正,更是将眼前雪景扩展为历史维度里的永恒盛景"。那"无处不"的排比句式,在周啸天看来"如同推开的广角镜头,让读者在炫目的雪光中,感受到诗人对帝国全盛期的虔诚礼敬"。

全诗在应制框架中展现了惊人的艺术完成度。莫砺锋教授曾总结:"诗人将雪的清洁性与政治的清明性、自然的秩序感与权力的神圣感完美融合,使这首作品成为盛唐气象的微型标本"。那些飞舞在玉窗银阁间的雪絮,最终都化作了照耀史册的唐韵光辉。

点评

此篇应制诗如琼琚缀雪,字字生辉。明代文论家王世贞《艺苑卮言》有云:"应制之作贵在气象雍容,此诗'花从银阁度,絮绕玉窗飞'二句,以雪拟花絮,既得禁苑之华贵,复具天家之仙气,真所谓'裁云缝月之妙手'也。"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尤赏其结句:"'上林纷可望'结以'无处不光辉',如画龙点睛,将颂圣之意化作满目琳琅。雪光与圣辉交融,深得应制体'颂而不谀,华而不靡'三昧。"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虽主境界之说,亦评此诗:"'写曜衔天藻'五字最奇,雪衔天章如骊龙颔珠,使寻常瑞雪顿生文采风流。帝王文章与天地文章并耀,此非寻常匠人所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