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九日侍宴应制得高字

2025年07月05日

禁苑秋光入,宸游霁色高。萸房颁彩笥,菊蕊荐香醪。
后骑萦堤柳,前旌拂御桃。王枚俱得从,浅浅愧飞毫。

李適

译文

奉和圣制九日侍宴应制得高字
奉皇帝之命在重阳节侍宴应制,分得'高'字韵作诗
禁苑秋光入,宸游霁色高
皇家园林的秋色映入眼帘,皇帝出游时,雨后天晴,天光高远
萸房颁彩笥,菊蕊荐香醪
茱萸果实盛放在彩色的竹盒中分发,菊花的花蕊被用来酿造美酒
后骑萦堤柳,前旌拂御桃
随从的马队环绕着堤岸的柳树,前方的旌旗轻拂着御花园的桃枝
王枚俱得从,浅浅愧飞毫
王褒和枚皋这样的文士都能随行,我浅薄的才华惭愧地挥毫作诗

词语注释

宸游(chén yóu): 皇帝出游
霁色(jì sè): 雨后天晴的景色
萸房(yú fáng): 茱萸的果实
彩笥(cǎi sì): 彩色的竹盒
香醪(xiāng láo): 美酒
旌(jīng): 旗帜
王枚(wáng méi): 指王褒和枚皋,汉代著名文人
飞毫(fēi háo): 挥毫作诗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圣制九日侍宴应制得高字创作背景

宫廷雅集的盛世图景

此诗诞生于唐代宫廷重阳宴饮的特定场景。据《旧唐书·礼仪志》载,唐代帝王尤重重阳节庆,常于大明宫或曲江池畔设宴,命群臣应制赋诗。诗中"禁苑秋光""宸游霁色"的描写,与《开元天宝遗事》所载"九月九日,玄宗幸骊山登高,百僚陪游"的记载相印证,当为某年重阳节宫廷宴游时的奉和之作。

应制诗的特殊性

作为典型的"应制诗",创作受到三重规范约束:

  1. 主题限定:需紧扣重阳节令元素,"萸房""菊蕊"皆出自《西京杂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的典故
  2. 韵律要求:题目中"得高字"表明需以"高"字为韵脚,诗中"霁色高""愧飞毫"严格遵循
  3. 颂圣传统:末句"浅浅愧飞毫"化用曹植《上躬应诏诗表》"翰飞鸾戾"之典,既表谦逊又暗含颂圣之意

文学侍从的集体创作

诗中"王枚俱得从"暗藏深意:

  • 王枚之喻:借汉代王褒、枚乘两位文学侍从之典,《文心雕龙·时序》称"孝武崇儒,润色鸿业,礼乐争辉,辞藻竞骛"
  • 唐代实况:《唐诗纪事》载景龙四年重阳节,中宗幸临渭亭,分韵赋诗者达24人,可见此类创作实为群体性文学活动

艺术表现的微妙平衡

在严格的应制框架中,诗人仍展现出艺术匠心:

  1. 空间构建:通过"后骑萦堤""前旌拂御"的移动视角,暗合谢朓《奉和随王殿下》"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的铺陈手法
  2. 感官交响:茱萸的视觉彩笥(《本草纲目》载"茱萸色赤")、菊酒的嗅觉香醪(《楚辞》"奠桂酒兮椒浆"遗韵)形成通感修辞

历史语境中的特殊意蕴

此诗创作时期可能正值开元盛世,张说《大唐祀封禅颂》"天子受四海之图籍"的盛世气象,与诗中"宸游霁色高"的明朗格调形成互文。而结尾的谦辞,实为应制诗"颂美而不谄,谦敬而不卑"的典范,可见《文镜秘府论》所言"应制之作,义归藻雅"的审美要求。

赏析

诗人以禁苑秋景为画卷,用"霁色高"三字勾勒出澄澈寥廓的天地,仿佛让读者看见琉璃般的秋空下,帝王仪仗与自然光色交融的庄严气象。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联"气象宏阔,得应制体正格",正是捕捉到了这种将皇家威仪化入天象的笔法精妙。

颔联"萸房颁彩笥,菊蕊荐香醪"以嗅觉与视觉的通感构建重阳节俗。茱萸绛囊与金菊玉醴的意象组合,既暗合《西京杂记》记载的汉代宫苑重阳旧制,又以"颁""荐"两个动词赋予静物以礼仪的流动感。学者傅璇琮指出,此联典型体现初唐应制诗"典丽中含飞动之势"的特质,寻常节令物象经诗人点化,顿生宫廷华彩。

颈联写仪仗行进之姿尤为绝妙。后骑与堤柳缠绵,前旌共御桃轻触,以"萦""拂"二字将政治仪式转化为诗意舞蹈。日本学者川合康三在《终南山的变容》中分析道:"柳枝的柔婉与桃花的艳逸,原本属于六朝宫体诗的意象,在此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它们不再是孤立的美学符号,而成为连接皇权与自然的诗意纽带。"

尾联"王枚俱得从"用西汉王褒、枚乘侍从武帝的典故,将当下文学侍臣的荣耀写得含蓄典雅。而"浅浅愧飞毫"的自谦,实则是以退为进的才情展示,恰如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所评:"唐初应制结句多作谦语,然字里行间自见翰苑风流。"这种在恭敬中透显文士自信的笔致,正是宫廷文学的高妙境界。

全诗如金线穿珠,将重阳典仪、自然秋色、文学传统编织成七宝楼台。每个意象都经过精心淬炼,在"颂圣"的框架中注入诗人对美的敏锐感知,成就了初唐宫廷诗中"雅正与清新并存"的典范之作。

点评

此篇应制诗如金茎承露,字字珠玉,尽显"景龙气象"之华贵。明人胡震亨于《唐音癸签》中评点:"九日侍宴诸作,当以岑参'萸房颁彩笥'为魁,撷重陽之英华,纳天家之瑞气,虽应制而不失清雅。"清人沈德潜更在《唐诗别裁》中赞叹:"'后骑萦堤柳,前旌拂御桃'二句,以游丝牵彩之笔,写銮舆巡幸之盛,非深得王杨精髓者不能道。"

诗中"宸游霁色高"五字尤见功力,纪昀批点曰:"一'高'字双关,既状秋空澄澈,复喻圣德崇隆,此等炼字,实得应制三昧。"而结句"浅浅愧飞毫"以谦辞作收,恰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言:"颂圣而不谄,自矜而不倨,此盛唐应制独绝处也。"通篇如织锦列绣,琳琅满目,诚如陆时雍《诗镜总论》所云:"景龙馆阁诸公,当以岑嘉州为第一,其诗如瑶台璆琳,自然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