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玄宗以诞辰宴百官于花萼楼下,尚书左丞相源乾曜率群臣上表,请以每岁八月五日为千秋节。帝欣然允之,自此岁以为常。是日,百僚献甘露醇酎,万姓焚香祝圣,长安九陌皆悬镜于树,谓之"镜宴"。
帝命尚方监铸金镜分赐群臣,镜背錾飞龙祥云纹,边缘镌"千秋"二字。此镜非止照容,实寓明镜鉴心之意。张说《谢赐金镜表》云:"月涌金波,日含珠耀。圣人所以章服旒冕,君子所以警于明镜。"时人以为,此乃开元盛世君臣相得之象。
镜成之日,匠人以百炼青铜熔金为液,范铸成形。帝亲临尚方,见镜光可鉴毫发,遂命以紫檀为匣,黄绢为衬。赐镜时,五品以上得金背镜,六品以下得铜镜,皆缀五色长绶。王维有诗记盛:"仙伎歌金镜,君王赐玉卮。"李林甫《贺圣制赐金镜表》更赞其"影含万象,光澈九霄"。
然此镜之赐,实有深意存焉。开元初,姚崇进《十事要说》,首言"政先仁恕";宋璟亦常以"陛下以镜照形,当以古为镜"进谏。玄宗赐镜,乃欲群臣如冰台月窗,清光互映。后苏颋受镜,悬于政事堂壁,每议事必先正衣冠,曰:"岂敢负明镜哉?"此正应"遇象见清心"之旨。
天宝以降,此制渐弛。至德二年,肃宗于灵武重拾旧制,然镜虽犹是,盛况难再。杜甫《千秋节有感》叹:"宝镜群臣得,金吾万国回。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闱。"一方金镜,遂成开元天宝盛衰之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