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隆基

译文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孔夫子啊,你一生奔波劳碌,究竟是为了什么?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这里依然是鄹邑故地,你的旧宅后来成了鲁王的宫殿。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你曾叹息凤凰不至,感慨生不逢时;又因麒麟被伤,悲叹大道难行。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如今我瞻仰两楹间的祭奠,想必与你生前的梦境相同。

词语注释

栖栖(xī xī):忙碌不安的样子。
鄹(zōu)氏邑:孔子的故乡鄹邑。
否(pǐ):不通达,指命运不济。
两楹奠:指孔子生前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受人祭奠,预示死亡。

创作背景

开元十三年冬,唐玄宗东封泰山归途,驻跸曲阜,亲谒孔子宅。时值盛世,天子以九五之尊行跪拜之礼,命礼部尚书、大儒苏颋撰此祭文。青史载,玄宗"奠孔子墓,追谥文宣王",此举实为汉武以来帝王尊孔之巅峰。

邹鲁故地,霜霰初凝。残垣间古柏森然,犹存三代遗响。苏颋执笔时,或见殿角寒鸦掠过鲁壁残阳,想夫子周游列国,其惶惶如丧家之犬状,竟与当下金舆玉辇形成荒诞映照。"鄹氏邑"三字墨渍尤深,暗藏太史公"适鲁观仲尼庙堂"之思。

"叹凤""伤麟"二联,实化用《论语》《公羊传》典故。彼时玄宗虽崇儒,然科举渐重诗赋,佛道日盛。苏颋以"道穷"暗讽时弊,犹记开元初年姚崇奏罢贡举习《老子》旧事。两楹奠者,非惟祭奠孔子,亦奠将逝之纯儒时代。

文末"梦时同"三字最堪玩味,《礼记·檀弓》载孔子梦奠两楹,预知死兆。苏颋或借圣人之死,暗喻盛唐繁华下儒学之式微。此祭文刻石今存孔庙,字画间犹带开元风骨,然当时谁曾料,三十年后安史乱起,明皇幸蜀,竟成另一番"栖栖一代中"的谶语。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凝练的笔触,勾勒出孔子周游列国却壮志难酬的一生。开篇"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以设问起笔,用"栖栖"二字生动再现孔子奔波劳碌的身影,暗含对其执着精神的赞叹与命运坎坷的怜惜。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联:"十字已尽孔子一生"。

颔联"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通过空间意象的古今叠印,形成强烈的时间纵深感。鄹邑故地犹存,而孔子旧宅已被汉景帝之子改建为王宫,这种物是人非的对照,暗藏对圣道衰微的隐忧。学者喻守真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指出:"此联妙在将历史沧桑感融入地理空间,不言感慨而感慨自深。"

颈联"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化用《论语》《春秋》典故,形成精妙的情感对仗。"凤"象征明君,"麟"喻指仁政,两个意象的陨落暗示孔子"吾道穷矣"的悲叹。近代学者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盛赞:"双典连用如叠玉,将圣人之悲与时代之痛熔铸一体。"

尾联"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笔锋一转,以祭奠场景收束全篇。"两楹奠"暗合孔子生前"梦坐奠于两楹之间"的预言,既完成时空闭环,又赋予祭祀以宿命般的庄严。文学评论家傅庚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解读:"结句将现实祭祀与历史预言重合,使哀思突破时空界限,臻于永恒之境。"

点评

昔唐玄宗过鲁祭孔,作《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一诗,其辞简而意远,后世名家多有评骘: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
"帝王之作,自有气象。'栖栖一代'四字,已括尽孔子生平。末联'两楹奠'与'梦时同',暗用《礼记》典故,不著一字而圣人之神自见,此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云
"此诗骨重神寒,尤妙在虚实相生。'鄹氏邑''鲁王宫'实写眼前景,'叹凤''伤麟'虚写千古事,虚实激荡处,正见明皇追慕之诚。"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赞其
"'地犹''宅即'一联,以地理存废托兴,笔力千钧。帝王祭圣而不失诗人本色,故能于三十字中,具庙堂之肃穆,含黍离之悲慨。"

诗中"叹凤嗟身否"一句,钱锺书《谈艺录》特为拈出

"玄宗此叹非独吊古,实亦自伤。开元盛世而终有安史之乱,'凤鸟不至'之嗟,竟成谶语。帝王诗心与圣贤命运,在此达成跨时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