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长安危在旦夕。七月的某个清晨,玄宗皇帝在朦胧晨光中悄然离开大明宫,向着蜀地仓皇西行。这支狼狈的队伍经过马嵬驿时,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兵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迫自缢。当深秋的寒风吹过秦岭,玄宗终于抵达蜀地,而此刻的大唐帝国,已半壁沦陷。
至德二载(757年)十月,随着郭子仪率军收复两京,玄宗自蜀郡启程返京。当车驾行至剑门关时,这位经历了盛世与乱离的帝王,面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天险,写下了这首《幸蜀西至剑门》。诗中"丹嶂五丁开"暗用《华阳国志》典故——传说蜀道乃五位力士劈山而成,此刻在玄宗笔下,既是实写剑门绝壁的鬼斧神工,又暗喻着帝王车驾穿越险阻的非凡意义。
尾联"乘时方在德"一句尤为耐人寻味。经历过盛唐崩塌的玄宗,此刻已深刻体会到《贞观政要》中"以德服人"的治国真谛。那勒石记功的铭文(尔勒铭才),不再是开元年间封禅泰山的盛世颂歌,而成为对一个逝去时代的深沉回望。当御辇的轮声在剑阁栈道上回荡,七十二岁的玄宗或许想起四十年前,那个在骊山华清宫创作《霓裳羽衣曲》的年轻帝王,终究在蜀道的云雾里,完成了生命中最痛彻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