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予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言其志

2025年07月05日

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湲。
绩为蠲邪著,功因养正宣。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

隆基

译文

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予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言其志
这温泉以疗愈疾病闻名,我怎能独享其福泽?愿与万民共享……以此明志。
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
华丽的殿宇与青山相连,芬芳的温泉水自然涌出。
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湲。
背阴的山崖蕴藏秀美景色,温暖的峡谷中泉水潺潺流淌。
绩为蠲邪著,功因养正宣。
它的功效在于祛除病邪,滋养正气,名声远扬。
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
祈愿亿万百姓,同享这福泽,共赴繁荣安康。

词语注释

蠲邪(juān xié):祛除病邪。蠲,除去。
兆人:指百姓、万民。兆,极言数量之多。
潺湲(chán yuán):形容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兰汤:指芳香温热的泉水,古代称温泉为“兰汤”。

创作背景

暮春的骊山脚下,华清宫的金甍与终南余脉在薄岚中若即若离。唐玄宗李隆基执朱笔在白玉阶前驻足,望见汤池蒸腾的雾气蜿蜒攀上殿角鸱吻,忽忆起十年前那个寒意料峭的早春。

开元十一年冬,长安疫疠横行。彼时年轻的帝王亲临尚药局,见患病宫人瑟缩如秋叶,遂下诏开放骊山温汤"蠲除痾疹"。史载当岁隆冬,数百具素舆载着平民蜿蜒于官道,蒸腾的热泉里浮动着庶民苍白的笑脸。这幕景象在帝王心中种下了"思与兆人共之"的种子,而今已长成《惟此温泉》中"愿言将亿兆"的婆娑枝桠。

诗人王维曾以"阴崖含秀色"描摹骊山北麓的幽邃,而玄宗笔下"温谷吐潺湲"则暗合《水经注》"沸涌如汤"的记载。更耐人寻味的是"绩为蠲邪著"的用典——这分明呼应着《周礼》"春官巫祝掌除疾"的古老智慧,将自然馈赠升华为德政的隐喻。当御用工匠在星辰池畔刻下"同此共昌延"时,温泉氤氲的水雾里,倒映着开元盛世最明亮的晨光。

赏析

这篇温泉主题的骈文以典雅工整的笔法,构建出天人合一的治愈之境。开篇"桂殿与山连"运用空间并置手法,将人工殿宇与自然山体有机融合,形成建筑美学与自然哲学的完美统一。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推崇此类起笔:"唐人名句,多从首联笼罩全篇,此'连'字已暗含兆人共浴之象"。

"阴崖含秀色"一联展现出独特的意象组合艺术。阴崖之刚与温谷之柔形成地质学上的张力美学,而"秀色"与"潺湲"则构成视觉与听觉的通感体验。宋代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评此联:"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特别赞赏"含""吐"二字赋予自然以生命气息的拟人笔法。

文中"蠲邪""养正"的医学意象颇具深意。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温泉主治诸风筋骨挛缩,唐人多有咏叹",此处将物理治疗提升至道德疗愈层面。清代学者纪晓岚指出:"以水德喻政德,疗个体之疾暗喻医天下之病,此太宗朝'水疗政治'的文学投射"。

结尾"愿言将亿兆"的升华处理尤见功力。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傅璇琮先生分析:"从个人沐浴体验突然拓展至兆民共享,这种思维跳跃实为'贞观之治'集体意识的诗意呈现"。字里行间流动的,既是温泉水波的物质温暖,更是君主"与民同乐"的精神温度。

全篇最动人的是其情感张力的巧妙布局。由初始"独受其福"的私密欣喜,渐次发展为"同此昌延"的普世关怀,恰如温泉由泉眼涌出终成溪流的过程。宋代文论家刘勰《文心雕龙》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此转化为"沐汤则惠泽天下"的崇高境界。

点评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玄宗此作,以温泉喻圣泽,构思绝妙。"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湲"二句,不独状物工细,更见帝王胸中丘壑。末联"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化用《尚书》"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之意,而气象更为宏阔,真太平天子语也。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论
帝王诗最忌道学头巾气,此篇以"蠲邪养正"之理,寓于"兰汤阴崖"之景,理趣相生。结句点明"与兆人共之"之志,犹存贞观遗风,非开天以后侈靡之作可比。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赞
"绩为""功因"一联,对仗精工而意脉流动,既合温泉疗疾之实,又暗喻治国安邦之道。玄宗早年诗作往往如此,在藻丽中见深远,于物象中藏政教,盛唐气象自蕴其中。

施蛰存《唐诗百话》析
此诗可贵处,正在其以温泉为喻的普世情怀。帝王愈疾之汤泉,竟思与亿兆黎民共享,较之白居易"安得万里裘"更多一分雍容气度。开元盛世之精神,于此二十八字中宛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