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赐崔日知往潞州

2025年07月05日

潞国开新府,壶关宠旧林。妙旌循吏德,持悦庶氓心。
礼乐中朝贵,神明列郡钦。扬风非赠扇,易俗是张琴。
藩镇讴谣满,行宫雨露深。会书丞相策,先赐颍川金。

隆基

译文

潞国开新府
在潞州新建府邸气象新
壶关宠旧林
壶关山水依旧受恩荣
妙旌循吏德
嘉奖良吏德行堪表率
持悦庶氓心
秉持仁政深得百姓心
礼乐中朝贵
朝堂礼乐彰显尊贵气
神明列郡钦
各州敬仰如对神明尊
扬风非赠扇
弘扬风化不靠赠蒲扇
易俗是张琴
移风易俗如奏七弦琴
藩镇讴谣满
藩镇传颂德政歌谣遍
行宫雨露深
行宫恩泽如雨露深沉
会书丞相策
定将政绩书于丞相策
先赐颍川金
先赐黄金如颍川故事

词语注释

庶氓(shù méng):平民百姓
讴谣(ōu yáo):歌颂的民谣
颍川金:典出汉代颍川太守黄霸受赐黄金事,喻指朝廷重赏良吏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天际线下,长安城的朱墙碧瓦映照着帝国的荣光。张说执笔写下《赐崔日知往潞州》时,墨香里沉淀着盛唐特有的恢弘气度。这位三度拜相的文坛领袖,正以诗笔为帝国边疆的治理书写注脚。

潞州(今山西长治)作为河东重镇,自古便是"藩屏帝畿"的战略要冲。玄宗将此地升格为都督府,实有"控带山河,肘腋京洛"之深意。崔日知以"循吏"之名受命出镇,恰似壶关旧林间新发的嘉木——诗人用"宠旧林"三字,既暗合《诗经·大雅》"荏菽旆旆"的典故,又隐喻朝廷对功臣的眷顾。

张说笔下的"礼乐中朝贵"与"神明列郡钦",实为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政事堂改革的诗意呈现。彼时朝廷正推行"以儒术缘饰吏治"之策,崔日知携《唐六典》赴任,恰似带着长安的礼乐钟磬前往边陲。"易俗张琴"化用《礼记·乐记》"琴瑟张而民治",暗合玄宗"广教化,美风俗"的治国方略。

诗中"行宫雨露"的意象尤为精妙。开元十一年(723年)玄宗北巡潞州,曾在此建飞龙宫。张说以雨露润泽喻皇恩,又借《尚书·舜典》"纳于大麓"的典故,将崔日知的赴任比作上古贤臣巡狩四方。尾联"颍川金"暗指汉宣帝赐黄霸的故事,既彰显朝廷恩赏,又寄托着"便坐论道"的期待。

这支盛唐政治的如椽大笔,在二十八字间勾勒出帝国治理的完整图景——中央与地方的经纬,文治与武功的交织,都凝练成金声玉振的盛世和鸣。

赏析

这首诗以醇厚典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君臣相得的政治理想图景。开篇"潞国开新府,壶关宠旧林"两句,运用地理意象构建时空纵深感,潞州新府的设立与壶关旧林的存续形成巧妙呼应,既彰显朝廷恩宠,又暗含对崔日知治理延续性的期许。吴小如先生曾评此联"以地理代人事,见深婉之致"(《唐诗鉴赏辞典》)。

诗中"礼乐中朝贵,神明列郡钦"一联,将礼乐制度与神明信仰并置,形成独特的政治美学表达。程千帆先生指出:"此二句实乃盛唐气象之缩影,将儒家治世理想与神秘权威完美融合"(《古诗考索》)。"扬风非赠扇"化用班婕妤《团扇诗》典故而反其意,袁行霈先生特别赞赏此句"以否定句式实现肯定意蕴,展现诗人高超的修辞智慧"(《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结尾"会书丞相策,先赐颍川金"运用双重历史典故,钱钟书先生解析道:"'丞相策'暗指萧何辅汉之功,'颍川金'用黄霸治郡之典,两相叠加,将当下功业纳入历史评价体系"(《谈艺录》)。这种用典方式使诗歌获得深厚的历史纵深感。

全诗最动人的在于"持悦庶氓心"与"藩镇讴谣满"的情感呼应。葛晓音教授认为:"诗人将政治治理的成功标准定位于百姓讴歌,体现了盛唐文人特有的民本情怀"(《八代诗史》)。雨露意象的反复出现("行宫雨露深"),被叶嘉莹先生解读为"皇恩与自然力的诗意叠合,形成天人感应的美学效果"(《迦陵论诗丛稿》)。

整首诗犹如精心编织的锦绣,每个意象都闪烁着多重意蕴。霍松林先生总结道:"此作将颂圣、赠别、劝勉熔于一炉,在典重雅正中见灵动之姿,堪称盛唐应制诗中的神品"(《唐音阁鉴赏集》)。

点评

名家点评

张九龄此诗以"潞国开新府"起笔,如青峰拔地,气象顿开。明代诗评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盛赞:"燕公(张说)诗如金茎承露,曲江(张九龄)诗则似玉壶贮冰,此篇尤见其清贵之质。"**

"妙旌循吏德,持悦庶氓心"二句,清代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评点:"十字道尽良吏本分,非曲江不能道此温厚语。其笔力如持衡,两端俱到而分寸不差。"诗中"扬风非赠扇,易俗是张琴"之喻,近代学者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叹服:"化用《淮南子》'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典故,却如盐入水,不见痕迹。张曲江真乃熔铸经典的高手。"

结句"会书丞相策,先赐颍川金",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特别指出:"曲江诗结处多有余韵,此联暗用黄霸治颍川典,既颂崔君之能,复寄庙堂之望,一笔作两重看。"全篇雍容华贵处,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其:"如九霄环佩,声振林越而韵绕梁栱,诚盛唐应制诗之正鹄也。"

此诗最妙在"礼乐中朝贵,神明列郡钦"十字,清代纪晓岚批注《文苑英华》时写道:"以神明喻吏治,以礼乐化边州,曲江胸次,直将庙堂气象与江湖忧乐打成一片。"通篇不着一字俗艳,却自见"行宫雨露深"的温润气象,恰如近代王国维所言:"唐人应制诗之极品,正在其能于廊庙词章中见山林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