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

2025年07月05日

乾道运无穷,恒将人代工。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
介胄清荒外,衣冠佐域中。言谈延国辅,词赋引文雄。
野霁伊川绿,郊明巩树红。冕旒多暇景,诗酒会春风。

隆基

译文

乾道运无穷,恒将人代工
天道的运行永恒无尽,人事更替却需人力维持。
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
阴阳调和历法天象,礼乐祭祀上达苍穹。
介胄清荒外,衣冠佐域中
将士们平定边疆战乱,文臣们辅佐朝政治理。
言谈延国辅,词赋引文雄
言谈间延请国家辅臣,词赋中引出文坛才俊。
野霁伊川绿,郊明巩树红
雨后天晴伊川碧绿,郊野明媚巩树花红。
冕旒多暇景,诗酒会春风
帝王闲暇欣赏美景,诗酒宴会沐浴春风。

词语注释

乾道:指天道,自然的规律。
历象:天文历法的现象。
玄穹:指天空,苍穹。
介胄:铠甲和头盔,代指将士。
衣冠:古代士大夫的穿戴,代指文臣。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此处代指帝王。

创作背景

诗词创作背景考略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春日,唐玄宗于洛阳丽正殿设宴,此际正值盛唐气象最辉煌之时。据《旧唐书·礼仪志》载,玄宗朝每岁正月望日后,常敕学士、两省官及诸司长官于禁中赋诗应制,此次"探得风字"即属此类宫廷雅集。

历史语境

  1. 政治背景:时值"开元之治"后期,张九龄任中书令,朝中人才济济。诗中"言谈延国辅"暗指宰相引荐贤能之制,"介胄清荒外"则反映唐朝对西域的有效控制(《资治通鉴》载是年北庭都护盖嘉运破突骑施)。

  2. 礼乐制度:玄宗素重礼乐建设,开元二十年新订《大唐开元礼》。"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呼应其"制礼作乐,以和天地"的治国理念(见《唐会要·雅乐》)。

  3. 文学活动:丽正殿后改为集贤院,为当时文化中枢。《集贤注记》载:"凡天子飨会游豫,唯宰相及学士得从...帝有所感,即赋诗,学士皆属和。"此次分韵赋诗,"风"字属上平一东韵,可见格律之严谨。

诗境溯源

  • "野霁伊川绿"实写洛阳南郊景致,伊水经龙门山北流,杜甫《龙门》诗亦云"气色皇居近"。
  • "冕旒多暇景"折射玄宗"垂拱而治"的理想,《明皇杂录》称其"每宰相奏事,必问:'风流佳句否?'"
  • "诗酒会春风"暗含三重意蕴:既指节令,又喻君臣和乐,更象征文治昌明。李白《宫中行乐词》"春风开紫殿"可互为印证。

此诗实为盛唐"诗道政治"的典型标本,将天文历法("调历象")、军事武功("清荒外")与文学创作熔铸一体,展现开元盛世"三元和合"的文化景观。

赏析

这首诗以宏阔的宇宙观开篇,"乾道运无穷"化用《周易》"天行健"之意象,将自然法则与人文创造相贯通。张说巧妙构建"天—人"呼应体系,阴阳调和的历法意象("阴阳调历象")与秩序井然的礼乐图景("礼乐报玄穹")形成对仗,展现盛唐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指出,此类诗句"将帝王仪典升华为宇宙秩序的镜像"。

中段转入人文盛况的描绘,"介胄清荒外"与"衣冠佐域中"构成空间对偶,铠甲征尘与朝堂衣冠的意象碰撞,暗含"文武之道"的治国理念。学者葛晓音在《唐诗流变论》中分析:"'言谈延国辅'四句,以精炼的宫廷场景浓缩了开元时期文化政治的双重繁荣,这种'诗笔写盛世'的手法成为盛唐应制诗的典范"。

写景句"野霁伊川绿,郊明巩树红"展现张说作为"大手笔"的功力,色彩明丽的自然意象(新绿/艳红)与人文气象(冕旒/诗酒)形成视觉通感。日本学者兴膳宏在《异域之眼》中赞叹:"这种将皇家宴会与野趣春色熔铸一炉的笔法,使应制诗突破了宫廷藩篱"。尾联"冕旒多暇景"暗含明君垂拱而治的理想,而"诗酒会春风"更将政治雅集升华为文化盛宴,应验了闻一多所说"盛唐诗人总能把典重化为风流"的艺术特质。

全诗以"风"字韵脚收束,既应制得体又气韵生动。程千帆《古诗考索》评此诗:"在规整的骈俪中暗藏流动之气,如春风鼓荡,这正是张说'道兼文质'的文学主张的完美体现"。诗中"阴阳调""春风会"等意象群,共同构建出开元盛世特有的那种庄严而不失灵动的美学气质。

点评

名家点评

此篇《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气象宏阔,词采斐然,诚盛唐应制诗之典范。明代诗评家胡震亨《唐音癸签》有云:"开元天宝间,应制诸作,以气象胜,以法度显,此篇得其三昧矣。"

首联"乾道运无穷,恒将人代工"二句,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发端即见帝王气象,以天道喻人事,化用《周易》'乾道变化'之意而不着痕迹,所谓'羚羊挂角'者也。"其以乾坤运转喻盛世永恒,人力代天工,立论高远。

颔联"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乾隆年间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特别称赏:"十四字写尽太平治象,阴阳谐和则天象顺,礼乐完备则人文化,对仗精工处尤见锤字炼句之功。"此联实为全篇诗眼,将天文历法与人文礼乐并置,构建天人感应之完美图景。

至于"野霁伊川绿,郊明巩树红"一联,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赞叹:"设色明丽如宫廷画师手笔,'绿''红'二字本俗,着以'伊川''巩树'便觉雅驯,可见诗人化俗为雅之妙。"此联以工笔写景手法,将宴会所在地的春色描绘得生机盎然。

结句"冕旒多暇景,诗酒会春风",民国词学家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附录评点:"'春风'二字既应'风'字韵,又暗喻帝王恩泽,更指宴集雅趣,一语三关,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其以春风收束全篇,使庄严的应制诗顿生摇曳之姿。

要之,此诗虽为应制之作,然格调高华,词旨温厚,尽显开元盛世"文质彬彬"的庙堂气象,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谓之"盛世元音",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