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观拔河俗戏》创作背景考略
一、盛唐气象下的民俗画卷
开元年间,唐玄宗于长安城东郊亲临拔河盛事,敕命文武百官同观。据《封氏闻见记》载:"玄宗数御楼观此戏,百姓士庶聚观,喧呼动地",彼时千余壮士挽巨缆相竞,其声势"群噪歌谣,震惊远近",恰与诗中"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的磅礴气象相印证。此诗当为张说奉敕应制之作,折射出开元盛世"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富庶景象。
二、拔河戏的政治隐喻
诗中"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暗合玄宗朝尚武精神。《唐语林》有云:"拔河者,挽大绳以力角胜,盖戎旅之戏",时值唐朝频繁对外用兵之际,此类群体角力活动实为军事训练的民俗转化。张说以兵部尚书身份观戏,其"预期年岁稔"的结句,正体现盛唐文人将农事丰收与武备强盛相勾连的典型思维。
三、岁时节令的文化语境
拔河在唐代属"牵钩之戏",本为寒食清明时节的重要民俗。《景龙文馆记》记载中宗朝"清明日侍臣拔河",至玄宗时更发展为元宵庆典。诗中"先此乐时和"既指春和景明的自然节气,亦暗喻"政通人和"的政治理想。张说巧妙地以民俗事象为载体,完成对"圣主垂衣天下治"的礼赞。
按:《全唐诗》注此诗作于开元十六年(728年)正月,正值唐朝"稻米流脂粟米白"的鼎盛时期,诗中"年岁稔"的期许,实为对"开元之治"的艺术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