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年间,蜀地道风鼎盛,青城、峨眉诸山皆为道教洞天。李隆基崇道甚笃,尝遣中使持诏入蜀祭奠名山,诗人此作正是为送赵法师奉敕还蜀奠简而赋。
历史脉络:
- 开元十五年(727年)前后,玄宗敕命重修青城山丈人观,并多次遣使祭蜀中道教圣地。赵法师或为当时奉旨入蜀的宫廷道士,肩负着"奠灵简"(道教祭祀仪式)的皇室使命。
- 诗中"二室"暗指嵩山太室、少室二峰,喻指长安与蜀地虽隔千里,却因云霞回绕的洞天仙境而气息相通,折射出盛唐时期"道统天下"的政治气象。
文学意境: 诗人以"江山寻故国"呼应老子出关的仙踪,又以"城郭信依然"暗用丁令威化鹤典故。末句"云回洞里天"既实写蜀地群峰云海之景,又暗喻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神圣空间,将一次官方宗教活动升华为天人交感的诗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