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张说巡边

2025年07月05日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
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
尽节恢时佐,输诚御寇场。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隆基

译文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
端正衣冠又整理衣裳,心中常念镇守远方。
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
重臣宣扬礼教道义,持戈挥剑平定边疆。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
任命将领安抚边境,雄才大略出自朝堂。
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
三台星官进入军帐,八座高官出自文昌。
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
贵胄后裔辅佐韩主,世家大族支持汉王。
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
张华自愧学识浅薄,张衡谦逊文采难当。
尽节恢时佐,输诚御寇场。
竭尽忠诚匡扶时局,献上诚意抵御外敌。
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
三军开赴北方原野,驷马战车奔赴战场。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军乐震慑夷狄敌寇,旌旗车驾满布洛阳。
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云台功臣已留美名,今日功业更添芬芳。

词语注释

端拱:duān gǒng,整理衣冠,表示庄重。
垂裳:chuí cháng,整理衣裳,指帝王治理天下。
股肱:gǔ gōng,比喻辅佐君主的大臣。
要荒:yāo huāng,边远荒凉之地。
绥边:suí biān,安抚边境。
三台:sān tái,星官名,喻指朝廷重臣。
八座:bā zuò,指尚书等高官。
文昌:wén chāng,星官名,主文运,亦指尚书省。
宝胄:bǎo zhòu,贵族的后裔。
华宗:huá zōng,显赫的宗族。
茂先:mào xiān,指张华,西晋文学家。
平子:píng zǐ,指张衡,东汉文学家。
云台:yún tái,汉代悬挂功臣画像的地方。
贻芳:yí fāng,留下美名。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金色阳光洒满长安城阙时,唐玄宗正以如椽巨笔勾勒着他的帝国版图。公元722年,那个春风骀荡的早朝,紫宸殿前的铜鹤吞吐着袅袅香烟,玄宗将鎏金诏书郑重交到中书令张说手中——这位以"燕许大手笔"著称的文坛领袖,此刻要化身剑戟寒光的巡边统帅。

史载张说此次巡边实为震慑突厥,彼时朔方军镇尘沙漫卷,九姓铁勒暗流涌动。玄宗在《命张说巡边诏》中特别强调"宜以威武镇抚",而张说却深谙"刚柔并济"的治国精髓。诗人笔下"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的 duality(双重性),恰似这位政治家腰间并佩的狼毫与宝剑:他既在云州(今大同)整顿军备,又携带着宫廷诗人创作的《苏摩遮》等乐府新词,让胡旋舞与《秦王破阵乐》共同回荡在阴山脚下。

三台星官(喻宰相)披上明光铠的盛况,在"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的工对中化作璀璨意象。当洛阳百姓目睹"旌轩溢洛阳"的仪仗时,他们不会知道这位文宗宗主袖中还藏着未干的墨迹——张说在军帐中仍坚持编修《初学记》,这种"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风范,令"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的用典显得如此熨帖。史家后来在《旧唐书》中记下这次"文化巡边"的深远影响:三年后,突厥可汗果真"率蕃酋献款"。

那辆驷马高车驶过潼关时,车载的不仅是羽檄文书,更有半卷未完成的《夜坐》诗稿。当诗人以"云台先著美"呼应汉宫云台二十八将的典故时,或许已预见张说此行将在帝国的记忆里,留下比云台浮雕更恒久的印记——正如千年后我们仍能在"今日更贻芳"的余韵里,触摸到盛唐那文武交织的磅礴脉动。

赏析

这首诗以雄浑典雅的笔调,描绘了张说巡边的壮阔场景,展现了盛唐时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讴歌了将领的忠诚与勇武,寄托了对国家安定的美好祝愿。

首联"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以庄重的帝王形象开篇,暗示了此次巡边的重大意义。《唐诗鉴赏辞典》指出,此处"运用典故,将张说比作古代贤臣,凸显其肩负的重任"。股肱、戈剑等意象的运用,既表现了将领的威武,又暗喻其为国之栋梁。

诗中"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等句,通过天文意象与军事场景的交融,营造出宏大的气势。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评析道:"这种天象与人事的对应,体现了唐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也彰显了巡边之事的庄严神圣。"

"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等句,运用历史典故赞美张说的才能。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认为:"此处用典精当,既显示将领的尊贵身份,又暗示其必将建立不世功勋。"茂先、平子的对比,更突出了主人公的文韬武略。

末联"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以云台画像的典故作结。《唐诗选》评注称:"这个结尾余韵悠长,既是对历史名将的追慕,也是对当下功业的期许,体现了盛唐人特有的历史自豪感。"全诗在时空交错中,完成了对忠勇将领的礼赞。

整首诗情感激昂而不失庄重,意象丰富而脉络清晰。正如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所说:"这首诗将个人功业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雄浑的意境中展现了盛唐气象,是边塞诗中的佳作。"诗人通过精妙的艺术构思,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昂扬时代的脉搏。

点评

此篇《送张说巡边》气象恢弘,笔力雄健,诚为盛唐边塞诗之典范。明代诗论家胡震亨于《唐音癸签》中评曰:"燕公此作,骨气端翔,音节浏亮,庙堂之音而具金石声,可谓得《雅》《颂》之遗。"其赞诗中"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一联,谓"十字括尽经国大略,犹见开元全盛气象"。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赏"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之句,称其"如见羽书飞瀚海,恍闻鼙鼓动阴山",更总评全诗:"以《出车》《六月》之章法,运建安风骨之笔意,典重中自生风云之气。"尤其推崇尾联"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以为"结得雍容不迫,犹见盛世宰辅胸襟"。

近人高步瀛于《唐宋诗举要》中则详析章法:"自'端拱垂裳'至'八座文昌',铺陈庙谟之壮;由'宝胄匡韩'至'平子谢文',极写将略之弘。末段'尽节''输诚'诸语,熔铸《汉书·赵充国传》典实而不着痕迹。"其特别指出诗中"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十字,谓"虚实相生,较之'万方频送喜,无乃圣躬劳'(杜甫句)另具一番雄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