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灊岳见仙踪,天宝年间的春风吹过长安城垣的鸱尾,也拂过方士李抱朴的素色道袍。这位玄宗亲赐"玄同真人"名号的道门高士,正携着御赐金简,沿汉水南下寻访大别山余脉中的灊山仙祠。彼时唐王朝的丹鼎青烟与盛唐诗歌的璎珞流苏交织,李白刚在紫极宫受箓为道士,司马承祯的《坐忘论》正传抄于终南叠嶂之间。
诗人笔下"城阙天中近"的宏阔起笔,暗合着天宝三载(744年)玄宗在大明宫修筑望仙台的史实。而"蓬瀛海上遥"的渺远意象,则折射出李抱朴此次南下实有双重使命:既为皇室寻访彭祖修行的古仙人洞府,亦暗承着为杨贵妃采集"雪霁霞"的秘旨——新旧《唐书》均载天宝年间遣道士采药之事,灊山云雾茶当时已被陆羽记入《茶经》作为仙家饮品。
第三联"采药逢三秀"用《楚辞·山鬼》典,九霄云外的餐霞意象令人想起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将灊山列为"司命真君治所"。尾联"金鼎待君烧"的邀约,实则暗藏一段道门公案: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李抱朴曾在灊山遇葛洪后人传《参同契》火候诀,此诗或作于得授丹诀后,借酬唱之际向道友传递玄机。那尊虚位以待的金鼎,至今仍在安徽潜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旁泛着盛唐的鎏金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