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的乱石山群,在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曾引发诗人骆宾王的惊叹。彼时大唐水师正开拓海上丝路,这片由火山熔岩与海浪侵蚀共同雕琢的奇绝地貌,恰似天工泼墨的立体诗行。
史载冯盎曾在此练兵,而骆宾王随军途经时,但见「涨海积稽天」的浪沫拍打着「群山高嶪地」的嶙峋岩柱。那些被当地人称为「乱石」的玄武岩柱群,在《括地志》等典籍中竟「失其事」般鲜有记载,更添神秘色彩。诗人以「悬危悉可惊」的笔触,将石林比作凝固的惊涛——上接云岛星河,下临无地深渊。晨光中「赩丹紫」的岩壁与夜月下「炯青翠」的棱角,恰似蓬莱仙境跌入尘寰。
「万寻挂鹤巢」的夸张笔法,暗合《岭南异物志》中「礁石如列戟」的记载;而「昔去景风涉」至「今来姑洗至」的时序转换,则透露诗人作为行军书记的身份。这首被收入《骆临海集》的杰作,实为盛唐开拓精神与自然奇观碰撞出的金石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