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守岁侍宴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
殿廷灯烛上薰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审言

译文

季冬除夜接新年
寒冬腊月除夕夜,迎来崭新一年
帝子王孙捧御筵
皇亲国戚齐赴宴,共捧御赐盛宴欢
宫阙星河低拂树
宫殿巍峨映星河,星光低垂拂树梢
殿廷灯烛上薰天
殿堂灯火通明亮,烛光袅袅熏染天
弹弦奏节梅风入
琴弦轻弹奏乐章,梅香随风入殿堂
对局探钩柏酒传
对弈博弈传酒杯,柏酒芬芳共品尝
欲向正元歌万寿
正月初一欲高歌,祝愿万寿永无疆
暂留欢赏寄春前
暂且留住这欢愉,寄情春色在前方

词语注释

季冬:指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十二月。
除夜:除夕之夜,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
御筵:皇帝赐予的宴席。
宫阙:指皇宫。阙,皇宫门前的望楼。
殿廷:宫殿的庭院。
薰天:形容香气或光焰上腾至天。薰,同“熏”。
探钩:古代饮酒时的一种游戏,类似抽签或猜拳。
柏酒:用柏树叶浸泡的酒,古人认为可以辟邪。
正元:指农历正月初一,即元旦。

创作背景

诗词《守岁侍宴应制》创作背景

宫廷盛景中的文墨风华

开元年间的大唐宫廷,每逢岁末便以金碧辉煌之姿迎接新岁。是夜,杜审言立于含元殿玉阶之下,见「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的盛况,奉命作此应制诗。玄宗命宫人将西域进贡的瑞炭垒成小山形状,焰火映照着檐角鎏金蹲兽,恰似《开元天宝遗事》所载「百枝灯树高二十尺,焚香如云」的景况。

应制诗的特殊规制

诗中「帝子王孙捧御筵」的描写,实为唐代元日大朝会的真实场景。据《大唐开元礼》记载,宗室成员需着袞冕、执圭璧,在太常寺雅乐「舒和之章」中行九献之礼。诗人以「弹弦奏节梅风入」暗合当时教坊新创的《梅花落》变奏曲,此细节与1970年西安出土的唐代乐俑阵容互为印证。

柏酒传杯的深意

「对局探钩柏酒传」一句,折射出盛唐守岁的独特风俗。宋代《岁时广记》引《景龙文馆记》云,中宗朝始创探钩赋诗之戏,至开元时已发展为以柏叶酒传饮作诗的雅趣。考古发现的鎏金鸿雁纹银酒筹,正是这类宫廷诗酒盛会的实物见证。诗人末句「暂留欢赏寄春前」,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应制诗「颂圣而含规」的微妙平衡。

赏析

这首诗以宫廷守岁宴饮为背景,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与典雅的语言,展现了唐代贵族辞旧迎新的华美场景,更暗含对盛世气象的礼赞。

意象的时空交响
"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二句构成壮阔的立体空间。吴小如《诗词札丛》特别推许此联"以星河的垂落喻宫阙之高,以烛火的升腾状殿宇之盛",天地人三界在此刻交融。梅风携弦歌入殿,柏酒随博戏传杯,嗅觉、听觉与味觉意象的叠加,令宴席的欢愉具象可感。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取象于岁时风物,而妙在自然成对"。

情感的明暗相生
表面看是"帝子王孙"的富贵闲情,程千帆《古诗考索》却指出"暂留欢赏寄春前"暗藏双重张力:既有人间盛宴的短暂性("暂留")与自然永恒的对照,又通过"寄春前"将个人欢愉升华为对时序更迭的哲学观照。这种"乐而不淫"的节制,恰是应制诗的高明之处。

艺术的辩证之美
诗中处处可见精微的辩证艺术。葛晓音《唐诗流变论》分析道:"'低拂'与'上薰'的方位对举,'弹弦'的动与'对局'的静相映,最终在'歌万寿'的永恒祝愿与'寄春前'的瞬时感受间达成平衡。"这种结构张力,使典丽的宫廷诗获得了超越时空的生命力。

全诗如一幅金碧山水,在工笔描绘中见出恢弘气度。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总评:"以天道观人情,以物象证礼乐,此等应制,已非谀颂,实为盛唐之音的回响。"

点评

此诗以皇家守岁宴饮为题材,杜审言以富丽精工的笔法,将宫廷节庆的华贵气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曰:"初唐应制诗多堆砌,唯杜审言此作气象宏阔而细节生辉,'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二句,真乃以天象入人间,化俗典为仙语。"

清人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尤为赞赏其结句:"'暂留欢赏寄春前'七字,妙在将瞬时的宴乐与永恒的节序相绾合,既合应制之体,又得风人之致。"诗中"梅风入弦""柏酒传钩"等意象,被近代学者闻一多称为"初唐宫廷诗的黄金范式——在礼制框架中透出生命的欢愉"。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则从艺术手法分析:"杜审言善用空间转换营造诗意,由远及近的宫阙星河,自下而上的殿廷灯烛,复以听觉的弦节、触觉的杯酒穿插其间,遂使平面铺叙的宴饮场景具有了多维度的审美层次。"